水稻种植获得人工智能升级

越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之一是农民在稻田里弯腰,戴着圆锥形的编织帽手工劳作。然而,这个心理形象可能需要数字时代的更新:在湄公河下游,稻田……

来源:Hakai Magazine

文章正文

越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之一是农民在稻田里弯腰,戴着圆锥形编织帽手工劳作。然而,这个心理形象可以在数字时代得到更新:在湄公河下游,稻田里经常没有人。相反,无人机——有时只有手提箱大小——在田野上空飞行。

在全球范围内,大米是一种重要的主食,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越南将稻田从公社公有制转变为私人所有制,激励农民提高产量,该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之一。该国 50% 的水稻作物种植在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流入南中国海。

该地区的农民在 He Thu(夏季至秋季)、Dong Xuan(冬季至春季)和 Mua(季风)期间种植水稻。他们使用农机犁地、平整田地,然后在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用手撒种子或一株一株地栽种,然后淹没田地。为了促进水稻幼苗生长,他们会施肥。当面对一系列破坏性疾病,如由稻瘟病真菌引起的叶枯病或杂草稻等害虫时,他们会使用大量杀虫剂。

稻瘟病

Lê Quốc Trung 出生于湄公河三角洲 Tràm Chim 地区的一个稻农家庭,他了解水稻疾病对农作物造成的普遍风险。 2021 年,他与中国农业科技公司 XAG 合作,将配备人工智能的农业无人机带到三角洲地区,希望改善工作条件并限制水稻疾病的传播。

极飞工程师 Long Hung 表示,由于无人机可以在精确区域均匀喷洒或散布理想浓度的农药,农民所需的农药和肥料比手工施用更少。这种精确性反过来又减少了最终进入土壤并冲入河流和海洋的添加剂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