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放射科;2 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儿科;3 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院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4 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分子药理学项目;5 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药理学系;6 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格斯特纳斯隆凯特琳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生院;7 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比较病理学三机构实验室;8 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放射科;和 9 放射化学和分子成像探针核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纽约,纽约
人免疫球蛋白(IgG)的完整抗体由抗原结合片段(Fab)和与Fcγ受体结合的可结晶片段(Fc)组成。人IgG的四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的恒定区不同,特别是在铰链和CH2结构域方面,IgG1具有最高的FcγR结合亲和力,其次是IgG3、IgG2和IgG4。因此,不同的亚类具有不同的效应功能,例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Fcγ受体包括六种亚型(FcγRI、FcγRIIA、FcγRIIB、FcγRIIC、FcγRIIIA、FcγRIIIB),它们的细胞分布、与Fc的结合亲和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物活性不同。因此,在开发抗肿瘤治疗性抗体(包括单靶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BsAbs) 和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时,必须考虑许多因素,例如靶标生物学、靶标的细胞分布、特定肿瘤类型的环境以及拟议的作用机制 (MOA)。本综述概述了在开发抗肿瘤治疗性抗体时选择 IgG 亚类所需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