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的元信息有望对光波前进行时空控制,但是通过像素级控制实现高速调制仍然是一个尚未达到的挑战。虽然可以通过纳米级光限制(例如等离激子纳米颗粒)实现局部相控制,但所得的电极间距会导致较大的电容,从而限制速度。在这里,我们演示了通过在等离子有机混合体系结构中局部控制元图元素的局部控制局部控制的射线转向横梁转向的操作。我们的设备包括一个工程设计的瓦楞金属插槽阵列,用于支持连续体(Quasi-BICS)中的等离子准结合状态。这些等离子准BIC提供了整合有机电用量(OEO)材料(例如JRD1)的理想光学限制和电气特性,并且以前尚未在光学跨面中使用。我们获得了0.4 nm/v的准静态共振可调节性,我们将其利用以在三个衍射订单之间引导光,并实现〜4 GHz的电光带宽,并有可能通过缩放规则进行进一步的速度提高。这项工作展示了子微米和Gigahertz级别的光的片上时空控制,为3D传感和高速空间光调制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双眼立体视觉依赖于两个半球视网膜之间的成像差异,这对于在三维环境中获取图像信息至关重要。因此,与生物眼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性的视网膜形态电子始终非常需要发展立体视觉感知系统。在这项工作中,开发了基于Ag-Tio 2纳米簇/藻酸钠纤维的半球光电磁带阵列,以实现双眼立体视觉。由等离子热效应引起的全光调制和Ag-Tio 2纳米群体中的光激发,以实现像素内图像传感和存储。广泛的视野(FOV)和空间角度检测是由于设备的排列和半球形几何形状的入射角依赖性特征而在实验上证明的。此外,通过构造两个视网膜形态的恢复阵列,已经实现了基于双眼差异的深度感知和运动检测。这项工作中证明的结果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策略,以开发全面控制的回忆录,并促进具有传感器内架构的双眼视觉系统的未来发展。
* 通讯作者:陈洪生、李世龙、钱浩良,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量子信息交叉学科中心、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7,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浙江省先进微纳电子器件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7,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ZJU-UIUC 学院国际联合创新中心,海宁 314400,浙江大学,电子邮箱:hansomchen@zju.edu.cn (H. Chen)、shilong.li@zju.edu.cn (S. Li)、haoliangqian@zju.edu.cn (H. Qian)。https://orcid.org/0000-0002-5735-9781 (H. Chen)。 https://orcid.org/0000-0003-4200-9479 (H. Qian) 王海腾、牛俊如、陈巧璐、邵华和杨逸浩,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交叉学科中心,杭州 310027,中国;浙江大学-杭州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浙江省先进微纳电子器件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7,中国;浙江大学 ZJU-UIUC 学院国际联合创新中心,海宁 314400,中国 赵思涵,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量子信息交叉学科中心、硅与先进半导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量子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58,中国。 https://orcid.org/0000-0003-2162-734X
Santec 的企业理念是通过光学技术的创新为世界提供新价值。我们开发、制造并向光传输设备制造商销售光通信组件。我们还为光学测量、光学处理和光学信息处理领域提供采用 LCOS 技术的空间光调制器。
近年来,外尔半金属(WSM)在固态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的独特性质是由电子能带结构中导带和价带的单个接触点决定的,该结构具有线性电子色散。[1,2] 在这种所谓的外尔锥中,电子表现为无质量的准相对论费米子,并由狄拉克方程的相应解外尔方程描述。[3] 这些外尔节点总是以相反手性的成对出现,在动量空间中分开并由拓扑保护的表面态(费米弧)连接。 [4,5] 这种特殊的电子结构产生了许多材料特性,例如高电子迁移率、[6,7] 低温超导性、[8–10] 巨大的磁阻、[11,12] 强烈的异常霍尔效应、[7,11,13] 以及 Adler–Bell–Jackiw 异常。[14–17]
摘要 超表面已证明具有在纳米尺度上利用光的奇异能力,这不仅对经典光学而且对量子光学都很重要。量子态的动态操控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功能很少在超表面中实现。本文,我们报告了一种利用非线性超表面对光子量子态进行全光动态调制的方法。该超表面由金属纳米结构和光异构化偶氮层组成。通过光学切换偶氮分子在二元异构态之间来调节等离子体共振,我们实现了对正交偏振光子传输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延迟的动态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纠缠态。作为一个例子,量子态蒸馏已被证明可以将贝尔态从非最大纠缠态恢复到保真度高于 98% 的贝尔态。我们的工作将丰富超表面在量子世界中的功能,从静态到动态调制,使量子超表面走向实用。
摘要: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可靠性和测量范围是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参数。各种检测系统数量的快速增长似乎证明了全世界为增强一个或多个参数而做出的努力是合理的。因此,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多域传感方案已被提出。这意味着传感器在光学和电化学等领域同时被询问。光学透明和电化学活性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如氧化铟锡(ITO),为在单个传感器内结合这两个领域提供了机会。这项工作旨在理解 ITO 涂层光纤传感器中观察到的电光调制有损模式共振(LMR)效应。由数值建模支持的实验研究可以识别负责两个领域性能的薄膜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发现半导体 ITO 中的载流子密度决定了电化学过程的效率和 LMR 特性。载流子密度会提高电化学活性,但会降低电光调制能力
摘要: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可靠性和测量范围是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参数。各种检测系统数量的快速增长似乎证明了全世界为增强一个或多个参数而做出的努力是合理的。因此,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多域传感方案已被提出。这意味着传感器在光学和电化学等领域同时被询问。光学透明和电化学活性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如氧化铟锡(ITO),为在单个传感器内结合这两个领域提供了机会。这项工作旨在理解 ITO 涂层光纤传感器中观察到的电光调制有损模式共振(LMR)效应。由数值建模支持的实验研究可以识别负责两个领域性能的薄膜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发现半导体 ITO 中的载流子密度决定了电化学过程的效率和 LMR 特性。载流子密度会提高电化学活性,但会降低电光调制能力
本文介绍了用于空间数据链路应用的 GaAs 行波电光调制器阵列的设计注意事项。调制器设计的核心是低损耗折叠光学配置,可在设备的一端提供直接的直线射频 (RF) 接入,而所有光纤端口均位于另一端。此配置是多通道应用所需的密集单片调制器阵列的关键推动因素。它还可以实现更紧凑的封装、改进的光纤处理,并通过消除 RF 馈电装置中的方向变化来实现高调制带宽和低纹波。单个 Mach-Zehnder (MZ) 和单片双并行 (IQ) 调制器都已评估高达 70 GHz,带宽约为 50 GHz,低频开/关电压摆幅 (V π ) 为 4.6 V(电压长度乘积为 8.3 Vcm)。折叠式设备比传统的“直线式”调制器要紧凑得多,而适度的设备阵列(例如 × 4)可以容纳在与单个调制器尺寸相似的封装中。讨论了独立寻址 MZ 调制器单片阵列(每个都有自己的输入光纤)的设计考虑因素,并提出了实用配置。
H-412 AOM 将来自相干光源的光聚焦到光学介质内的合适光束腰,该介质由低损耗、光学级二氧化碲晶体组成。光线按比例被引导到初级强衍射级,角度取决于所应用的 RF 源波形的频率。先进的相干换能器阵列技术与精确的数字驱动技术相结合,使 H-412 AOM 能够在 RF 相位调制模式或传统的开/关脉冲 RF 模式下运行,以延长开/关对比度,而光束指向稳定性并不重要。操作需要 L3Harris H-400 AOM 系列兼容驱动器和接口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