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和应变理论 – 主应力和应变、平衡方程、应变位移关系、兼容性条件和本构关系。 (L9 + T2) 能量方法 – 弹性应变能、卡斯蒂利亚诺定理、虚功和驻势能、应用。 (L6 + T2) 非对称截面的欧拉-伯努利梁弯曲 – 弯曲应力和挠度。 (L 3 + T1) 公式、分析、有限差分和有限元解 – 弹性地基梁、棱柱形构件的扭转。 (L 6 +T 3) 二维线性弹性问题解的公式和分析方法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 Airy 应力函数方法、轴对称荷载构件的位移函数方法、温度效应。 (L12 + T 4) 板和壳解的公式和分析方法 –控制方程、简单边界条件的解。 (六级+体能2)
6.1 引言 276 6.2 一维固结理论 278 6.3 时间相关荷载下的固结度 296 6.4 一维固结的数值解 300 6.5 标准一维固结试验及解释 310 6.6 样品扰动对 e 与 log ′ 曲线的影响 316 6.7 次固结 317 6.8 固结试验的一般性评论 321 6.9 一维固结沉降的计算 325 6.10 固结系数 327 6.11 粘弹性模型的一维固结 336 6.12 恒定应变率固结试验 342 6.13 恒定梯度固结试验 348 6.14 砂井 352 6.15 径向排水(砂井)的数值解 361 6.16 砂井问题的一般性评论 364
b. 地震荷载的设计和评估必须考虑特定于项目特征的风险评估、地震分析和评估。所需的工作量可能因地下条件、施工和运营细节而有很大差异。范围必须考虑与地震相关的地面运动和其他地震灾害特征。这些地面运动和其他地震灾害特征包括断层破裂、地震强烈震动、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液化、周期性软化和地震震积等情况。地震灾害和性能评估将包括地质条件、场地特征、结构或路堤条件、结构响应、功能性(地震后可操作性)和其他可能因地震而加剧的现有静态潜在危险(如山体滑坡和后向侵蚀管道)。包括基于项目特征类型的地震或地震地面运动和相关性能水平
1.1 简介 1 1.1.1 材料力学和弹性理论 1 1.1.2 历史发展 2 1.2 本书范围 3 1.3 分析和设计 4 1.3.1 分析在设计中的作用 6 1.3.2 安全系数的选择 6 1.3.3 案例研究 7 1.4 平衡条件 8 1.5 应力的定义和分量 9 1.5.1 符号约定 11 1.5.2 剪应力相等 12 1.5.3 应力的一些特殊情况 12 1.6 内部力合力和应力关系 13 1.6.1 应力的基本公式 15 1.6.2 组合应力 17 1.7 倾斜截面上的应力 17 1.7.1 轴向荷载构件 18 1.8 物体内部的应力变化 20 1.8.1 平衡方程 20 1.9 平面应力变换 23 1.9.1 应力张量 25 1.9.2 平面应力状态的极坐标表示 25 1.9.3 平面应力状态的笛卡尔表示 25
摘要。在拥挤的城市地区修建地铁通常需要开挖新隧道。隧道施工会引起地面沉降,对于均质土壤条件,绿地沉降的预测已经很成熟,可以使用半经验或数值建模进行估算。本文使用数值建模研究了分层土壤中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对现有结构的影响。数值建模是通过保持土壤条件与实际情况相似来进行的,土壤包括粘土、粉土和沙子等多层土壤。通过与现场沉降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说明了两个不同参数的结果,例如隧道中心距和结构荷载。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对地基的影响位于距离隧道中心线两倍隧道直径的范围内,并且地基下方的位移随着超载的增加而增加。
摘要:隧道内部变形是由于上部结构附加荷载、超载、岩土体内部应力等因素引起的。隧道变形测量对于确定隧道塑性变形的大小具有重要意义,是隧道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位于四层岩层中、受地下水影响、采用新奥隧道施工方法 (NATM) 逐步开挖的马蹄形或蛋形隧道的三维非线性行为。详细研究了随着开挖步骤的不同,拱顶和隧道周围受到不同载荷条件作用而发生的永久变形。此外,通过变形曲线对两种隧道几何形状下所有开挖阶段隧道关键段发生的永久变形进行了相对比较。已经确定,选择隧道几何形状为蛋形而不是马蹄形更有利于减少浅层和层状岩石环境中的下沉和收敛量。
BRE 的许多人都以某种方式帮助了我,包括支持人员和科学家。后者中的一些人帮助将桅杆拖上休姆角一侧,其他人也给了我有用的建议和帮助。风荷载部门负责人 Paul Blackmore 帮助我进行了许多有关这项工作理论方面的讨论,并监督了风荷载剖面实验和风荷载隧道测试。我要感谢动力学部门的现任和前任同事:Malcolm Beak、John Boughton、Carolyn Valton 和 Tony Voods,他们不仅多次往返休姆角,还上上下下,特别是在升降机失灵后携带重型设备的那些旅行。我特别要感谢动力学部门负责人 Brian Ellis 为这个项目提供的所有建议、帮助和辛勤工作。我还要感谢建筑研究机构首席执行官在战略研究计划下支持这项工作并允许发表结果。
1.1 简介 1 1.1.1 材料力学和弹性理论 1 1.1.2 历史发展 2 1.2 本书范围 3 1.3 分析和设计 4 1.3.1 分析在设计中的作用 6 1.3.2 安全系数的选择 6 1.3.3 案例研究 7 1.4 平衡条件 8 1.5 应力的定义和分量 9 1.5.1 符号约定 11 1.5.2 剪应力相等 12 1.5.3 应力的一些特殊情况 12 1.6 内部力合力和应力关系 13 1.6.1 应力的基本公式 15 1.6.2 组合应力 17 1.7 倾斜截面上的应力 17 1.7.1 轴向荷载构件 18 1.8 物体内部的应力变化 20 1.8.1 平衡方程 20 1.9 平面应力变换 23 1.9.1 应力张量 25 1.9.2 平面应力状态的极坐标表示 25 1.9.3 平面应力状态的笛卡尔表示 25
本文回顾了影响高层建筑结构完整性的因素。研究重点是探索设计考虑因素、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维护策略,以确保这些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讨论的关键设计考虑因素包括风荷载、抗震设计、重力荷载评估以及结构性能与建筑设计的整合。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复合系统和先进材料)对于结构完整性也至关重要。此外,本文还强调了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预制、模块化施工和滑模成型等施工技术在实现结构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强调了维护策略的重要性,包括结构健康监测 (SHM) 系统、定期检查、改造技术和生命周期管理,以确保高层建筑的长期耐久性和弹性。通过解决这些多方面的方面,本综述旨在促进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实践知识的进步。
本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专业人员提供风洞测试过程的概述。这些知识应该可以让读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向风工程顾问提出正确的问题。本指南并非风洞测试技术复杂性的深入指南,因为这些技术复杂性已在其他一些出版物中介绍过。然而,本指南确实介绍了一个以前未曾涉及但设计界需要的主题:一种呈现风洞结果的方法,以便直接比较不同风洞实验室的结果。风工程专家提供的风荷载对许多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有重大影响。不同实验室进行的平行风洞测试越来越频繁,无论是作为同行评审过程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减少设计荷载的更直接的尝试。不同风工程顾问提供的荷载从来都不相同,有时可能会有显著差异。这里提出的框架专门用于促进结果的比较以及识别任何差异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