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1-2 ( 口头 ) 14:45 - 15:00 通过掺杂分布工程提高 p-GaN 栅极 HEMT 的稳健性 Matteo Borga 1 , Niels Posthuma 1 , Anurag Vohra 1 , Benoit Bakeroot 2 , Stefaan Decoutere 1 1 比利时 imec,2 比利时 imec、CMST 和根特大学 ED1-3 ( 口头 ) 15:00 - 15:15 在低 Mg 浓度 p-GaN 上使用退火 Mg 欧姆接触层的横向 p 型 GaN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Shun Lu 1 , Manato Deki 2 , Takeru Kumabe 1 , Jia Wang 3,4 , Kazuki Ohnishi 3 , Hirotaka Watanabe 3 , Shugo Nitta 3 , Yoshio Honda 3 , Hiroshi Amano 2,3,4 1 日本名古屋大学工程研究生院、2 日本名古屋大学深科技系列创新中心、3 日本名古屋大学可持续发展材料与系统研究所、4 日本名古屋大学高级研究所 ED1-4(口头) 15:15 - 15:30 高 VTH E 模式 GaN HEMT 具有强大的栅极偏置相关 VTH 稳定性掺镁 p-GaN 工程 吴柯乐 2 , 杨元霞 2 , 李恒毅 2 , 朱刚廷 2 , 周峰 1 , 徐宗伟 1 , 任方芳 1 , 周东 1 , 陈俊敦 1 , 张荣 1 , 窦友正 1 , 海陆 1 1 南京大学, 中国, 2 科能半导体有限公司, 中国 ED1-5 (口头报告) ) 15:30 - 15:45 EID AlGaN/GaN MOS-HEMT 中 Al 2 O 3 栅氧化膜下的电子态分析 Takuma Nanjo 1 , Akira Kiyoi 1 , Takashi Imazawa 1 , Masayuki Furuhashi 1 , Kazuyasu Nishikawa 1 , Takashi Egawa 2 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Japan, 2 Nagoya Inst.日本科技大学
新加坡:超过340名年轻科学家1将在全球年轻科学家峰会(GYSS)2025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领先专家互动。峰会吸引了来自49个国家 /地区的参与者,比2024年2增长了40%,标志着过去五年的最高数量,反映了Gyss的全球知名度的提高。2于2025年1月6日至10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举行,峰会一直是新加坡的参与者选择率最高,自2024年以来,新加坡的100名参与者占100名,占欧洲的22%,来自欧洲的22%,亚洲的17%。峰会于今天在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副总理兼董事长Heng Swee Keat先生(NRF)的开幕式上启动。加深对NRF组织的年轻科学家3的参与,Gyss 2025将为年轻科学家提供更多机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已建立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企业家互动。其中包括18位著名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田野奖牌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以及其他国际科学奖的获奖者。4峰会的主要亮点之一是小组会议,现在称为炉边聊天。这些会议使年轻的科学家可以在亲密的环境中与顶级思想互动,通常与大约25名参与者互动。今年,首脑会议将举办26次会议,比2024年的20次会议增加,其中包括四个双扬声器炉边聊天。5参与者将有机会与16位年轻科学家演讲者和两个专门的海报会议一起参加年轻科学家的Quickfire宣传会议,共有100个海报,他们可以在其中介绍他们的研究以尊重受尊敬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峰会经验的一部分还包括访问当地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参与者提供了对新加坡开发的研究和技术的亲眼目睹。
1. Heng AHS, Chew FT。寻常痤疮流行病学系统评价。Sci Rep。2020;10(1):5754。doi: 10.1038/s41598-020-62715-3 2. Zaenglein AL。寻常痤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379(14):1343-1352。3. Bagatin E、Freitas THPD、Rivitti-Machado MC、Ribeiro BM、Nunes S、Rocha MADD。成年女性痤疮:临床实践指南。An Bras Dermatol。2019;94:62-75。4. Addor FASA、Schalka S。成年女性痤疮: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面。An Bras Dermatol。 2010;85(6): 789-795。5. Preneau S、Dreno B。女性痤疮——青少年痤疮的不同亚型?欧洲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会杂志。2012;26(3):277-282。6. Ayers K、Sweeney SM、Wiss K。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6 名患有寻常痤疮的女性青少年的诊断和治疗。青少年儿科医学史。2005;159(1):64-67。doi: 10.1001/archpedi.159.1.64 7. Ju Q、Tao T、Hu T、Karada g AS、Al-Khuzaei S、Chen W。性激素和痤疮。临床皮肤病学。2017;35(2):130-137。8. Teo WL。 COVID-19 时代“口罩痘”的诊断和管理注意事项。美国皮肤科学院杂志。2021;84(2):520-521。9. Das S、Reynolds RV。痤疮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对治疗的启示。美国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15(6):479-488。10. Dréno B、Pécastaings S、Corvec S、Veraldi S、Khammari A、Roques C。痤疮丙酸杆菌 (痤疮丙酸杆菌) 和寻常痤疮:简要了解最新动态。欧洲皮肤科学院性病学杂志。2018;32(suppl 2):5-14。doi: 10.1111/jdv.15043
撰稿人:德鲁·亚当斯(Drew Adams),阿什什·阿格拉瓦尔(Ashish Agrawal),特洛伊·安东尼(Troy Anthony),维卡斯·阿罗拉(Vikas Arora),贾根·阿特拉(Jagan Athraya),戴维·奥斯丁(David Austin),托马斯·巴里(Thomas Baby),弗拉基米尔·巴里尔Chidambaran,Deba Chatterjee,Shasank Chavan,Tim Chien,Gregg Christman,Bernard Clouse,Maria Colgan,Carol Colrain,Nelson Corcoran,Michael Coulter,Jonathan Creighton,Judith Creighton,Judith D'Addmo ,比尔·哈贝克(Bill Habeck),米尔·汉克(Min-Hank Ho),李·亨(Lijie Heng),比尔·霍达克(Bill Hodak),Yong Hu,Pat Huey,Praveen Kumar Tupati Jaganath,Sanket Jain,Prakash Jashnani,Caroline Johnston,Shantanu Joshi,Shantanu Joshi Surinder Kumar, Paul Lane, Adam Lee, Allison Lee, Jaebock Lee, Sue Lee, Teck Hua Lee, Yunrui Li , Ilya Listvinski, Bryn Llewellyn, Rich Long, Barb Lundhild, Neil Macnaughton, Vineet Marwah, Susan Mavris, Bob McGuirk, Joseph Meeks, Mughees Minhas, Sheila Moore, Valarie Moore, Gopal Mulagund, Charles Murray, Kevin Neel, Sue Pelski, Raymond Pfau, Gregory Pongracz, Vivek Raja, Ashish Ray, Bert Rich, Kathy Rich, Andy Rivenes, Scott Rotondo, Vivian Schupmann, Venkat Senaptai, Shrikanth Shankar, Prashanth Shanthaveerappa, Cathy Shea, Susan Shepard, Kam Shergill, Mike Skarpelos, Sachin Sonawane, James Spiller, Suresh Sridharan, Jim Stenoish, Janet Stern, Rich Strohm, Roy Swonger, Kamal Tbeileh, Juan Tellez, Ravi Thammaiah, Lawrence To, Tomohiro Ueda, Randy Urbano, Badhri Varanasi, Nick Wagner, Steve Wertheimer, Patrick Wheeler, Doug Williams, James威廉姆斯、安德鲁·维特科夫斯基、丹尼尔·黄、余海玲
Aljabar, P., Heckemann, RA, Hammers, A., Hajnal, JV, & Rueckert, D. (2009). 基于多图谱的脑图像分割:图谱选择及其对准确性的影响。神经图像,46 (3),726 – 738。Aljabar, P., Wolz, R., & Rueckert, D. (2012)。流形学习用于医学图像配准、分割和分类。机器学习在计算机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医学影像智能与分析,1,351 – 372。Arrigo, A., Mormina, E., Calamuneri, A., Gaeta, M., Granata, F., Marino, S., … Quartarone, A. (2017)。人脑半球间闭锁连接:基于约束球面反卷积的研究。 Clinical Neuroradiology , 27 (3), 275 – 281. Berman, S., Schurr, R., Atlan, G., Citri, A., & Mezer, AA (2020). 使用体内高分辨率 MRI 自动分割人类背侧隔膜。Cerebral Cortex Communications , 1 (1), 1 – 14. https://doi.org/10.1093/texcom/tgaa062 Brown, SP, Mathur, BN, Olsen, SR, Luppi, P.-H., Bickford, ME, & Citri, A. (2017). 在理解大脑皮层和隔膜之间功能相互作用的作用方面取得新突破。神经科学杂志, 37 (45), 10877 – 10881。Bruguier, H., Suarez, R., Manger, P., Hoerder-Suabedissen, A., Shelton, AM, Oliver, DK, … Puelles, L. (2020)。寻找隔膜和亚板的共同发育和进化起源。比较神经学杂志, 528 (17), 2956 – 2977。Chen, H., Dou, Q., Yu, L., Qin, J., & Heng, P.-A. (2018)。VoxResNet:用于从 3D MR 图像中分割大脑的深度体素残差网络。神经图像, 170, 446 – 455。Crick, FC, & Koch, C. (2005)。隔膜的功能是什么?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生物科学,360(1458),1271-1279。
Ong Chang Woei(联合研究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华文系 Koh Khee Heong(联合研究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华文系 Hue Guan Thye(联合研究员) 南洋理工大学华文系 目标 本项目对最近发现的一组福建墓葬进行记录和研究。这些墓葬最初位于亨山亭,随后于 19 世纪末迁至武吉布朗墓地。这些墓碑是新加坡最早承载丰富文化遗产的实物之一。469 块墓碑排列在安瑞路旁福建会馆墓地森林茂密的山坡上。这些墓碑主要属于道光年间(1821-1850 年),少数属于咸丰年间(1851-61 年)、同治年间(1862-74 年)、光绪年间(1875-1908 年)和宣统年间(1909-1911 年)。研究小组寻求墓地管理员的帮助,清理现场,为更广泛的社区提供实体通道。他们多次到现场抄写碑文,测量和拍摄墓碑。墓碑数据抄录和 GPS 坐标已上传到在线数据库 (shgis.edu.sg),供那些对早期新加坡历史、文化和遗产感兴趣的人参考。研究小组将在新加坡清朝墓碑一书中发表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关于新加坡墓地历史的解释性文章。这些材料为早期新加坡的移民和宗教人物提供了新的见解。例如,40 座道光时期的墓葬可以追溯到中国漳州一个村庄的一个家族群体(谢仓村蔡氏家族)。据推测,所有这些贫穷的移民一定是作为一个群体来到新加坡的。在武吉布朗墓地的其他地方还发现了同一时期谢仓蔡氏家族更富有成员的精致墓葬。从这些墓葬中,我们可以开始追溯与早期新加坡华人社区有关的阶级、劳工迁移和商人领导问题。
辅助电源来源 (2020年6月5日,香港) 新巴城巴首辆搭载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双层巴士今日正式亮相,该系统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巴士的照明系统及乘客资讯设施供电,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巴士上安装20块太阳能板,覆盖巴士车顶80%面积,可产生1,500瓦电力输出,充分利用车顶空间,提高运营效率。每块太阳能板厚度仅为2.5毫米,重量为1.5公斤,轻巧灵活,可稳固地安装在车顶,减轻巴士重量。太阳能板收集的太阳能,经控制器转化为电能,储存于电池储能系统,每天可为巴士的照明系统、「动感巴士站牌显示板」及路线显示板提供长达7.5小时的辅助电源。该系统可减少引擎发电所消耗的燃料及碳排放。即使引擎关闭,电池系统所收集及储存的电能仍可继续驱动路线显示屏。估计巴士每年可减少0.716吨排放,相等于在社区种植31棵5米高的树木,以净化空气。首辆配备太阳能发电系统的12米双层巴士将部署于5588车队,并营运新巴8号线,来往杏花村及湾仔(北)。公司会监察其环保表现,以进一步研究将太阳能发电系统扩展至更多巴士的可行性,以及扩大巴士车厢内使用更多电器的可行性。首辆配备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双层巴士详情:
并在 2030 年前培育超过 150 家衍生企业 新加坡,2024 年 10 月 29 日⎯ 副总理兼国家研究基金会 (NRF) 主席王瑞杰今天宣布推出国家研究生研究创新计划(National GRIP)。该计划由 NRF、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TU, Singapore) 合作推出,将于 2025 年 1 月启动,承诺在五年内提供 5000 万新加坡元的资金和实物支持。2 National GRIP 整合了两个现有的孵化器计划——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研究创新计划 2.0(NUS GRIP 2.0)和 NTU 的 Lean Launchpad(LLP2.0)。自各自计划 1 启动以来,这两个计划已成功孵化了超过 400 个初创团队和近 160 家衍生企业。新计划将是一个综合性的孵化器计划,旨在弥合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之间的差距。它将通过结构化的计划框架,帮助初创团队完善初步想法、验证市场需求并设计稳健的商业模式。3 通过行业领袖的个性化指导和专家网络,National GRIP 的目标是到 2028 年培训多达 300 个初创团队,到 2030 年培育超过 150 个衍生企业,推动创新解决方案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提升新加坡在技术创业领域的领先地位。4 这个为期 12 个月的计划将接受来自新加坡自治大学 (AU) 和 A*STAR 研究机构 (RI) 的有抱负的创始人、创新者和研究人员。参与者将齐聚一堂,组建团队,利用各自机构在研究、设计、商业、工程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创建深度科技企业。 National GRIP 的参与者将能够利用 AU 和 A*STAR RI 的广泛知识产权,还可以加入 NUS GRIP 2.0 和 LLP2.0 中的现有团队,创办深度科技初创企业。5 作为一个聚集大量深度科技初创企业的平台,团队可以有效地与合适的投资者匹配,反之亦然。National GRIP 将深化与深度科技风险投资家 (VC) 和风险投资建设者的合作伙伴关系,例如目前的 NUS Grip 2.0 战略合作伙伴 Legend Capital、SOSV Investments LLC 和 Vertex
1952 年,联合国主办了第一次区域间统计组织研讨会,在渥太华举行。两年后,即 1954 年,联合国出版了《统计组织手册》。1973 年,在渥太华,第二次研讨会就同一主题举行。1980 年,《手册》第二版出版,标题为《统计组织手册:国家统计服务组织及相关管理问题研究》。近二十年后,在 1999 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共同主办的数据质量研讨会上,几个国家要求提供 1980 年《手册》的更新版本。应此要求,联合国编写了本卷《统计组织手册》第三版:统计机构的运作和组织。本手册第三版主要基于 Jacob Ryten 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达成的咨询协议下编写的一份文件。统计司的工作人员以及代表联合国各区域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的编辑团队对该文件进行了初步审查。随后,统计司在各种研讨会上介绍了各个章节。必须指出的是,本手册中建议的措施的实施可能朝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进行。一方面,这里提倡的措施不应一次采取一项;相反,它们应该作为一个整体采取,因为它们是协同作用的。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大多数希望实施本手册原则的机构无法一次性实施所有原则。事实上,一个国家最明智的做法可能是只集中精力于一个领域,例如管理统计局的核心职能。无论如何,每个统计局都必须根据其自身和国家的情况自行决定本版手册中倡导的哪些原则适用。再次,如果没有 Jacob Ryten 完成第一稿的贡献,本书就不可能写成。他的工作代表着艰巨的努力,只有那些尝试过这种复杂项目的人才能充分理解。然而,对初稿由 Paul Cheung、Miguel Cervera、Svein Longva、Guest Charumbira、Hasan Abu Libdeh 和 Carol Carson 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审阅,他们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Jason Brody 的建议有助于使文本更易于读者理解。统计部门的几位工作人员为最终稿做出了贡献,但有三人值得特别提及:Angela Me,她组织了早期初稿的制作,此外还在流程的各个阶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实质性建议;以及 Sabine Warschburger 和 Isabela Heng,他们组织并制作了最终稿。第七章“管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Jack Arthur 的作品。
Kuan-Song Wang, M.D.1,2 *, Gang Yu, Ph.D. 3, *, Chao Xu, Ph.D. 4, *, Xiang-He Meng, Ph.D. 5, *, Jianhua Zhou, M.D.1,2 , Changli Zheng, M.D.1,2 , Zhenghao Deng, M.D.1,2 , Li Shang, M.D.1 , Ruijie Liu, M.S.1 , Shitong Su, B.S.1 , Xunjian Zhou, B.S.1 , Qingling Li, M.D.1 , Juanni Li, M.D.1 , Jing Wang, M.S.1 , Kewen Ma, M.S.2 , Jialin Qi, B.S.2 , Zhenmin Hu, B.S.2 , Ping Tang, B.S.2 , Jeffrey Deng 6 , Xiang Qiu, B.S.7 , Bo-Yang Li, B.S.7 , Wen-Di Shen, B.S.7 , Ru-Ping Quan, B.S.7 , Jun-Ting Yang, B.S.7 , Lin-Ying Huang 7 , Yao Xiao 7 , Zhi-Chun Yang, M.D.8 , Zhongming Li, Ph.D. 9 , Sheng-Chun Wang, Ph.D. 10 , Hongzheng Ren, Ph.D. 11 , Changjiang Liang, B.S.11 , Wei Guo, M.S.12 , Yanchun Li, M.D.12 , Heng Xiao, M.D.13 , Yonghong Gu, M.D.13 , Jing-Ping Yun, M.D.14 , Dan Huang, M.D.15 , Zhigang Song, M.D.16 , Xiangshan Fan, M.D.17 , Ling Chen, M.D.18 , Xiaochu Yan, M.D.19 , Zhi Li, M.D.20 , Zhong-Chao Huang, Ph.D. 3 , Jufang Huang, Ph.D. 21 , Joseph Luttrell, M.S.22 , Chao-Yang Zhang, Ph.D. 22 , Weihua Zhou, Ph.D. 23 , Kun Zhang, Ph.D. 24 , Chunhui Yi, M.D.25 , Hui Shen, Ph.D. 6,26 , Yu-Ping Wang, Ph.D. 6,27 , Hong-Mei Xiao, M.D., Ph.D. 7,# , Hong-Wen Deng, Ph .D. 6,7,26,#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8, China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China 3.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China 4.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 Center, Oklahoma City, OK, 73104, USA 5.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nd Statistical Genetic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6.Tulane Center of Bioinformatics and Genomics, Tulane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ropical Medicine, New Orleans, LA, 70112, USA 7.School of Life Scienc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13, China 10.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11.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系统生物学、数据信息与生殖健康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8,中国 8.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药理学系,湖南长沙 410078,中国 9.浙江省杭州市艾迪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病理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