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在几代人的时间里使数十亿人摆脱了贫困。尽管出现了这些积极的趋势,但全球数百万人仍然深陷贫困。贫困持续存在的一个长期解释是贫困陷阱或自我强化的贫困循环的可能性。这种贫困陷阱的理论模型——最早通常以营养为中心——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文献中一直是核心内容(Leibenstein 1957;Mirrlees 1975;Stiglitz 1976;Bliss 和 Stern 1978;Dasgupta 和 Ray 1986)。这些文献已扩展到多个方向,考虑了各种潜在的潜在力量,如地理特征、货币外部性,甚至文化力量,以及这些陷阱的理论和政策含义,从贫困的代际传递到均衡失业(Jalan and Ravallion 2002;Sachs 2005;Fang and Loury 2005;Currie and Almond 2011;Barrett and Carter 2013;Sachs 2014;Kraay and Raddatz 2007)。1
1 Lokshin 是世界银行欧洲和中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Ravallion 是乔治城大学 Edmond D. Villani 经济学教授。联系方式:mlokshin@worldbank.org 和 mr1185@georgetown.edu。作者感谢 Arthur Alik Lagrange、Emmanuelle Auriol、Steve Charnovitz、Michael Clemens、Asli Demirguc-Kunt、Asif Dowla、Alvaro Gonzalez、Joan Llull、Anna Maria Mayda、Alice Mesnard、Branko Milanovic、Stewart Nixon、Çağlar Özden、Henry Richardson、Dani Rodrik、John Roemer、Daniel Valderrama-Gonzalez、Maja Vezmar、Dominique van de Walle、Justin Wolfers、Madeline Zavodny 以及世界银行(华盛顿特区和吉隆坡)、世界银行-联合国难民署哥本哈根数据中心、杜兰大学、耶鲁大学和巴黎移民研讨会的研讨会参与者的评论。作者还感谢期刊的三位(匿名)审稿人提出的许多有益评论。这些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其雇主(包括世界银行)的观点。
2 许多发达国家都对长期地区间不平等进行了研究。威廉姆森(1965 年)的开创性论文指出,国家经济发展与地区不平等的演变之间存在库兹涅茨 U 型倒置关系。 3 有关当代不平等演变的一些例子,请参阅 Deininger 和 Squire(1998 年)、Chen 和 Ravallion(2001 年)和 Milanovic(2002 年)。Baumol 等人(1994 年)和 Pritchett(1997 年)从更定性的角度探讨了历史不平等。 4 这部分文献研究了长期的世界不平等。最近的研究发现,世界公民之间的不平等在 1820 年至 1950 年间有所加剧,此后这种趋势似乎停止了,并一直居高不下但相对稳定(Bourguignon 和 Morrison 2002,731-733;Van Zanden 等人 2011;Milanovic 2011;2012)。根据这些作者的说法,全球不平等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间不平等的影响。然而,当使用预期寿命来衡量世界不平等时,似乎有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证据,因为这一维度上的世界不平等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显著下降(Bourguignon 和 Morrison 2002,741)。5 Soltow 和 Van Zanden(1998)还将荷兰的不平等水平追溯到 16 世纪。 Hoffman等(2002)从不同的视角比较了16世纪以来英国、法国和荷兰不同社会群体生活水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