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6026/97320630016139 摘要: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国武汉市首次报告出现类似肺炎的异常症状。一周之内,中国当局报告称,他们已将病原体确定为冠状病毒家族的新成员,该家族与几年前导致 MERS 和 SARS 的冠状病毒家族相同。这种新病毒被称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 (2019- nCoV)。三周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2019-nCoV 能够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该病毒已蔓延至三大洲的多个国家,感染了近两千人,其中至少五分之一的人病情相当严重。死亡人数迅速上升。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目前仍没有推荐的抗 nCoV 疫苗用于高危人群,也没有针对疑似或确诊 nCoV 患者的治疗方法,更不用说 2019-nCov 了。因此,在目前的疫情爆发为全球大流行之前,提出新的可能和实用的方法来预防高危人群,并治疗 2019-nCov 诱发的疾病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患者,是及时和至关重要的。提出了一种这样的潜在临床方案作为假设。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转录调控网络 (TRNs) 冠状病毒 (CoV);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冠状病毒病 2019 (COVID-19))
1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和国立大学医疗系统,新加坡 117549; ephwmx@nus.edu.sg (MXW); yha2103@columbia.edu (IYHA); tan.sharon@nus.edu.sg (SHXT); ephrfl@nus.edu.sg (RFL); ephcij@nus.edu.sg (JI-PC); ephsgxw@nus.edu.sg (SXWG); ephceyp@nus.edu.sg (PEYC); yang_qian@nus.edu.sg (QY); ephngx@nus.edu.sg (XYN); ephryks@nus.edu.sg (RKSY); haoyi.tan.o ffi cial@gmail.com (HYT); ephtyy@nus.edu.sg (YYT); ephcar@nus.edu.sg (ARC); jasonyap@nus.edu.sg (JC-HY); mdchly@nus.edu.sg (LYH) 2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研究中心,新加坡 117549,新加坡 3 国家传染病中心,新加坡 308442,新加坡;ramona_a_gutierrez@ncid.sg 4 卫生部,新加坡 169854,新加坡;chorhchuan.tan@moht.com.sg * 通信地址:ephpjv@nus.edu.sg 或 pangv@hotmail.com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于 2019 年 12 月底首次在中国武汉发现。该病毒是导致人类严重呼吸道疾病和肺炎样感染的持续疫情的罪魁祸首。由于中国和中国境外病例数量不断增加,世卫组织宣布冠状病毒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截至 2 月,已报告近 35,000 例病例,至少有 24 个其他国家或地区报告了冠状病毒病例。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国家报告了人际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可用于治疗这种感染。由于该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有关病毒的宿主、发病机制、传播性等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答。需要研究人员的合作努力来填补有关这种新病毒的知识空白,开发适当的诊断工具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对抗这种感染。植物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证明,植物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快速生产疫苗或生物制药。本文讨论了中国 2019-nCoV 疫情的爆发、快速开发疫苗的必要性以及植物系统用于生物制药开发的潜力。
。CC-BY-NC 4.0 国际许可证永久有效。它以预印本形式提供(未经同行评审认证),作者/资助者已授予 bioRxiv 许可,可以在该版本中显示预印本。此版本的版权持有者于 2020 年 2 月 10 日发布。;https://doi.org/10.1101/2020.02.03.933226 doi: bioRxiv preprint
背景:2019 年 12 月下旬,一种新的地方病蔓延至中国武汉市;几周之内,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宣布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称为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2020 年 1 月下旬,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和增加,世卫组织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尚无针对这种新发感染的疫苗或获批的治疗方法;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免疫信息学方法设计一种针对 2019-nCoV 的多表位肽疫苗。方法:我们将重点介绍一种结合免疫信息学方法与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的技术,以确定以 2019-nCoV 的包膜蛋白为靶点设计基于 T 细胞表位的肽疫苗的潜在靶点。结果:通过比较测序发现 2019-nCoV 毒株存在大量突变、插入和缺失;此外,10 种 MHC1 和 MHC2 相关肽是疫苗设计的有希望的候选肽,其世界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88.5% 和 99.99%。结论:基于 T 细胞表位的肽疫苗是针对 2019-nCoV 设计的,使用包膜蛋白作为免疫原性靶点;尽管如此,拟议的基于 T 细胞表位的肽疫苗需要迅速进行临床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从而有助于在这种流行病导致毁灭性的全球疫情之前阻止它。
。CC-BY-NC 4.0 国际许可证永久有效。它以预印本形式提供(未经同行评审认证),作者/资助者已授予 bioRxiv 许可,可以在该版本中显示预印本。此版本的版权持有者于 2020 年 2 月 4 日发布。;https://doi.org/10.1101/2020.02.03.933226 doi: bioRxiv preprint
此预印本的版权所有者于 2020 年 1 月 30 日发布此版本。;https://doi.org/10.1101/2020.01.28.922922 doi: bioRxiv pre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