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闭症与感觉处理困难密切相关。我们研究感觉习惯化,因为它与理解诸如超敏感性和低敏感性等重要表型特征相关。我们在呈现视觉和听觉序列的重复刺激期间收集了 22 名神经典型 (NT) 儿童和 13 名自闭症 (ASD) 儿童的脑电图数据。我们的数据显示,与 NT 儿童相比,ASD 儿童对听觉和视觉刺激的习惯化程度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习惯化受损是 ASD 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此外,习惯化率与与不同表型维度的能力相关的几个临床评分相关。这些数据表明,自闭症中的感觉困难可能与习惯化程度降低有关,并且与临床症状有关。
为了成功适应环境,动物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确保其适应当前环境。它们的神经系统必须快速处理传入的刺激,以区分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从而实现集中注意力并支持记忆形成和行为调节等更高级的执行功能。感觉过滤在一定程度上由习惯化这个基本且保守的过程介导 [1]。习惯化是所有动物都表现出的最简单的非联想学习形式,其定义为对重复的、不显著的刺激的反应性逐渐下降 [2],并且不是由于感觉适应或运动疲劳 [3]。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研究表明,动物也能对威胁性和潜在致命的刺激形成习惯,并以此作为修改其行为策略以避免危险刺激的一种手段 [4]。习惯化的行为参数和细胞机制受突触可塑性机制控制,这种机制通过改变神经递质信号来调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5-9],但我们对介导习惯化的关键基因的了解并不完整。过滤机制受损是许多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标志,因此习惯化缺陷已被用作诊断工具[10]。习惯化缺陷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11-13]、脆性X 综合征[14]、精神分裂症[15]、亨廷顿氏病[16]、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17]、帕金森病[18]、图雷特综合征[19]和偏头痛[20]有关。剖析调节感觉过滤的潜在遗传机制可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病因、确定疾病的遗传易感性以及找到潜在的治疗靶点。了解习惯化的遗传、细胞和行为方面对于理解正常神经回路如何处理感觉信息至关重要。斑马鱼可以表现出受经验调节的感觉诱发运动行为(到受精后五天(dpf)为止)。声学刺激会在斑马鱼身上引发两种不同的运动反应之一:短延迟 C 形弯曲(SLC),通常是对高强度刺激的反应,以及长延迟 C 形弯曲(LLC),通常是对低强度刺激的反应 [ 21 ]。这些行为由简单、特征明确的回路驱动,可进行可视化和基因操作 [ 22 ]。 SLC 是由激活两个双侧 Mauthner 后脑网状脊髓神经元之一触发的,这两个神经元是听觉惊吓反应 (ASR) 的指挥神经元 [ 23 ]。Mauthner 神经元在功能上类似于尾桥脑网状核 (PnC) 的巨型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从耳蜗神经接收输入,并输出到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从而驱动哺乳动物的惊吓反应 [ 24 – 26 ]。虽然斑马鱼的神经回路比哺乳动物的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性使其成为研究感觉过滤背后的遗传、细胞和行为机制的有用工具。为了确定对介导习惯化学习很重要的基因,我们将全基因组正向遗传筛选 [ 27 ] 与高通量平台相结合,以进行无偏的听觉惊吓分析 [ 28 ]。这种方法产生了几个听觉惊吓习惯化所需的基因,包括棕榈酰转移酶亨廷顿相互作用蛋白 14 (hip14) [ 29 ],
根据自由能原理,所有有知觉的生物都力求将意外或信息论量(即变分自由能)降到最低。因此,社会心理“压力”可以重新定义为“预期自由能增强”的状态,即“预期意外”或“不确定性”的状态。经历压力的个体主要试图借助所谓的不确定性解决程序 (URP) 来减少不确定性或预期自由能。URP 由三个子程序组成:首先,诱发唤醒状态,增加大脑信息传输和处理,以尽快减少不确定性。其次,这些额外的计算会消耗大脑从身体中获取的额外能量。第三,该程序控制学习哪些压力减轻措施以备将来使用,哪些压力减轻措施不学习。当 URP 成功减少不确定性时,我们将该事件称为“良好”压力。如果 URP 无法充分减少不确定性,则会导致压力习惯化或长期毒性压力。压力习惯化通过平缓/扩大个人目标信念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使以前被认为无法维持的结果变得可以接受。习惯化的人会经历所谓的“可忍受”压力。根据自私大脑理论及其支持实验证据,我们表明,习惯化的人缺乏压力唤醒,因此平均大脑能量消耗减少,往往会发展出肥胖的 2 型糖尿病表型。对于那些习惯化不是自由能量最优解决方案的人来说,他们不会通过改变目标偏好来减少不确定性,只会承受“有毒”压力。有毒压力会导致反复或持续的唤醒状态,从而增加平均大脑能量消耗,进而促进瘦弱 2 型糖尿病表型的发展。总之,我们将压力的心理概念锚定在自由能量原理定义的信息论不确定性概念中。此外,我们详细介绍了不确定性减少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说明了不确定性如何导致心身疾病。
(A) (B) 5. 开始录制并识别摄像机视野内的主体。 6. 将钩子推过胶带,靠近尾部(1-2 毫米)悬挂每只动物,确保动物垂直下垂。确保您不要在摄像机和已就位的小鼠之间走动,因为测试立即开始。 7. 试验通常持续 6 分钟。最初,小鼠会主动试图逃跑,但悬挂时间越长,它们就会采取越不动的姿势。 8. 试验结束时,小心地将动物从钩子上取下,轻轻地从尾部取下胶带,再将小鼠放回笼子。 9. 停止录制并确保保存视频文件。 10. 清除粪便并彻底消毒迷宫并使其完全干燥。 11. 可以对小鼠重复测试,例如在治疗前后,但可能会出现一些习惯化(不动性增加)。
通过共同考虑技术行为和认知,可以加强对在线儿童性剥削材料 (CSEM) 犯罪者的威慑、治疗和法律应对。CSEM 犯罪者根据性心理需求和效用选择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塑造了未来的行为并强化了认知扭曲。本文介绍了一种网络犯罪理论——无法无天空间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者将主要选择和利用最符合其社会心理和犯罪需求的感知无法无天空间,以最无摩擦的方式;无法无天空间中的习惯化和差异化关联将降低感知风险;正常化将增加特定无法无天空间中的舒适度,增加切换技术必须克服的摩擦成本;犯罪者只会实施额外的对策来降低感知风险和降低认知失调,而不会以牺牲效用为代价。该理论通过 CSEM 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探索,并为非法空间的生命周期、在客观上存在更强大选择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空间、同时使用多个空间来满足不同的性心理需求以及罪犯采用新技术提供了解释力。此外,非法空间使用的网关选择和进展为调查、风险评估和威慑工作提供了信息,并提供了行为治疗目标。
虚拟现实 (VR) 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一系列研究领域,例如社会互动研究(Pan & Hamilton, 2018)和情景记忆(Smith, 2019)或精神障碍治疗(Freeman et al., 2017)。在行为研究中,让参与者或患者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典型动机是为了提高生态效度,而传统的实验室设置通常被发现只能提供对现实世界情况的有限概括性(例如,与计算机显示器上相应的刺激相比,对现实生活体验的不同处理(Laidlaw et al., 2011; Rubo, Lynn, & Gamer, 2020)和大脑对现实生活体验的不同反应(Cabeza et al., 2004; Chow et al., 2018; Pônkôanen et al., 2010))。与日常生活中的体验类似,VR 允许用户自由地环顾四周并使用双目视觉检查物体,通常会在虚拟世界中引发存在感或身临其境感(Sanchez-Vives & Slater,2005;Skarbez 等人,2017),并允许大脑按照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预测性具体模拟采取行动(Riva 等人,2019)。同时,VR 保留了与其他实验技术相同的实验控制水平。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结果现在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 VR 中的体验可能在某些关键维度上与现实生活中的体验相对接近。例如,使用 VR 进行的暴露疗法治疗特定恐惧症被发现可以很好地推广到现实世界的情况(Freeman 等人,2017;Morina 等人,2015),这表明恐惧反应可能无法区分习惯化
2 兰契大学植物学系,兰契,贾坎德邦,印度 3 兰契大学植物学系生物技术硕士,兰契大学植物学系,印度贾坎德邦 4 兰契大学植物学系生物技术硕士,兰契大学植物学系,印度贾坎德邦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优化的印度芥菜 (L.) Czern & Coss. (芥菜) 不同部位的体外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方案。将叶和茎外植体培养在补充了各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的 Murashige 和 Skoog (MS) 培养基中,以获得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生长条件。所测试的激素组合包括 0.5、1 和 2 mg/L 的吲哚-3-乙酸 (IAA)、0.5、1 和 2 mg/L 的苄氨基嘌呤以及 0.5、1 和 2 mg/L 的 2,4-二氯苯氧乙酸 (2,4-D)。基于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在不同时期和光照、温度和湿度培养条件下,对叶片和茎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三次重复评估。在以 1:1 的比例补充 BAP 和 2,4 D 的 MS 培养基中,将叶片作为外植体的结果显示,接种 45 天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这是独一无二的。茎外植体接种 45 天后,在激素浓度 BAP:IAA(0.5:1)下产生愈伤组织。这些产生的愈伤组织显示出明显的伸长和良好的叶片形状。未分化愈伤组织增生、变绿并形成成熟芽凸显了愈伤组织的有效性。继代培养后,愈伤组织的习惯化和持续传代使得培养基中无需添加细胞分裂素。愈伤组织获得细胞分裂素,导致出芽和营养器官发育。反过来,这些细胞允许器官发生,成熟植物成功再生。这种可重复的方案可用于愈伤组织诱导和植物再生,这是植物育种或生物技术应用(包括用于作物改良的基因转化)的重要工具。此外,通过既定的方案,对芥菜组织中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愈伤组织、再生、生长素、作物、BAP、器官发生、芥菜 (L.) 1. 引言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发生和器官发生是基因转化和作物发育所必需的过程。这些程序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是有效的愈伤组织诱导,它为以后的再生和转化提供所需的细胞材料。先前的研究表明,为了在不同芸苔属植物中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物再生,优化植物激素浓度至关重要(Gupta & Chaturvedi,2021 年;Singh 等人,2020 年)。大多数人称之为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 (L.) Czern. & Coss。是一种广泛种植的油籽作物,其油料和叶类蔬菜对经济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