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2001—2015年省级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区域不平等状况不容乐观,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重大技术变革是否会改善还是加剧区域不平等值得研究。我们将区域不平等分为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共三个指标,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智能改善了地区间居民消费福利不平等,同时也存在加剧地区创新不平等的可能性,并阐明了人工智能促进不同地区创新机制的异质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区域不平等;创新;购买力 1.引言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与历史上的多次技术升级一样,极大地改变了效率和生产力,同时也在短期内对劳动力产生了混合效应。很多研究证明人工智能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衰退(Furman and Seamans,2019),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基础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区域不平等必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中国作为地大物博的国家之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不平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如图1和图2所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亟待解决。从图3和图4我们可以看出,非农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
由于地形和传播环境的限制以及建设大量基站的高成本,飞艇、高空平台和无人机等空中平台一直被视为物联网(IoT)应用的有益补充。与传统地面平台相比,空中平台可以灵活部署,为大量物联网设备提供可靠的连接和高质量的服务。例如,低空飞行器可用于执行军事和民用任务,包括紧急运送、灾害监测、搜索、救援等。各种卫星、空中平台和地面站可以相互配合,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例如,可以智能部署飞行器群来弥补数据速率有限和数据传输不可靠的缺点。飞行器和卫星的结合可以在难以到达的地区提供宽带通信服务。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和6G通信技术,如可重构智能面和太赫兹通信,现在可以构建低成本的智能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网络。然而,面对高海拔/机动性、有限的电力存储、计算能力和与任务相关的空中平台有效载荷,智能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的研究还远未成熟。不同飞行器之间的干扰消除、飞行器的无缝操作和智能计算卸载算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空中平台组网和一体化通信架构的研究也具有挑战性。开发先进的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支持智能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至关重要。鼓励理论和实验研究。感兴趣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背景:溶瘤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策略。但溶瘤腺病毒主要在肿瘤部位局部给药。静脉注射溶瘤腺病毒进行癌症基因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构建携带抗p21Ras scFv的重组溶瘤腺病毒KGHV500,利用CIK细胞递送KGHV500。采用TUNEL、划痕愈合、MTT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KGHV500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裸鼠异种移植模型检测CIK细胞联合KGHV500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此外,检测KGHV500在不同器官中的蓄积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KGHV500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增殖、侵袭并诱导其凋亡。在裸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携带KGHV500的CIK细胞能够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比CIK细胞或单独的KGHV500更好的抗肿瘤效果。此外,我们在裸鼠的不同器官中检测到了KGHV500和抗p21Ras scFv,对器官的影响很小。结论:我们通过将CIK细胞与表达抗p21Ras scFv的溶瘤腺病毒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治疗Ras驱动的肝癌的新策略。体内静脉注射携带KGHV500的CIK细胞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对正常器官的影响很小,并且相对安全。
环境恶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危及生态系统,阻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可再生能源 (RE) 与生态足迹 (EF) 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同时考虑财政能力 (FIC)、人类发展 (HDI)、制度质量 (IQI) 和人口密度 (PDN) 的条件影响。该研究利用 2000 年至 2022 年涵盖 74 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阈值回归方法,包括使用和不使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 RE 和 EF 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揭示了 FIC (1.870)、HDI (0.736) 和 IQI (0.311) 的显著阈值,高于该阈值时,RE 可有效减轻 EF。相反,当这些预测因子低于 FIC(1.391)、HDI(0.655)和 IQI(0.2545)的阈值时,RE 对 FE 的影响就变得微不足道。此外,该研究在分析中引入了 PDN 作为额外的阈值变量,指出 RE 在降低 EF 方面的有效性取决于 PDN 是否低于阈值 263.144;然而,高于阈值 276.98,PDN 对 RE-FE 关系的影响就会减弱。研究结果强调了发展中国家政策格局的复杂性。他们建议,虽然推广可再生能源对于环境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但加强现有的环保财政能力、提高人力资本、提高机构质量和制定有效的人口分布政策也同样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城市综合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其封闭性和复杂性,如何在突发事件中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并实现人员快速安全疏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基于引导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模拟疏散措施下总疏散时间、主要出口人流量的变化、关键节点拥堵情况以及人员路径选择等因素,并聚焦和确定了地下城市综合体空间布局中易出现疏散瓶颈效应的关键位置,研究了突发事件下地下城市综合体的疏散有效性,以探讨地下城市综合体的应急疏散问题。研究发现,城市综合楼楼梯出入口、超市收银台等处易出现瓶颈效应,造成严重拥堵,应作为应急疏散时重点关注的位置。对于易出现疏散瓶颈的重点位置,增加出口宽度或设置辅助疏散通道是提高疏散效率的有效措施,此外,制定合理的疏散规则也是有利于应急疏散的措施。然而,在疏散过程中,人群的从众心理对疏散效果具有不确定的(正向或负向)影响,设置导流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疏散效率、减少拥堵,但导流后容易出现疏散混乱和无序现象。本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综合楼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塑料污染是当今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能够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它们能提供有关塑料降解的遗传和代谢途径的知识。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内格罗斯省西巴戈市的卫生垃圾填埋场采集土壤样本,以分离能够降解塑料污染物的细菌。60 天内,5 种细菌分离株在基本培养基中与紫外线和高压灭菌 (AC) 灭菌的 PET 薄膜碎片一起培养。60 天后,薄膜还原分析表明,与未接种的对照 PET 薄膜相比,分离株 PT1 显著降解了 9.29% 的紫外线处理 PET 薄膜。通过分子和生化表征,该分离株被鉴定为 Rhodococcus gordoniae PT1。其他在以塑料为唯一碳源的极限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分离株被鉴定为吴侯不动杆菌、波希米克不动杆菌和红色链霉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接种细菌的薄膜出现了裂缝和孔洞等结构变化,表明塑料降解了。这些细菌降解塑料的能力为生物修复、绿色化学和生物工程奠定了基础,为消除环境中的顽固污染物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将这些细菌用于生物修复和生物工程之前,需要仔细考虑某些分离株的潜在致病性。最后,这是首次在西内格罗斯省勃固市鉴定塑料降解细菌的研究,也是首次描述已鉴定物种的塑料降解潜力的研究。
肝细胞癌(HCC)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化学药物和化疗药物在HCC治疗中一直存在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寻找新型低毒高效的抗肝细胞癌药物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成为当前HCC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inotodiol的抗癌作用,本研究针对inotodiol在HCC细胞中的抗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旨在深入探究其抗癌作用。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通过动物实验验证inotodiol对HCC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细胞周期及MAPK/ERK通路相关蛋白。结果表明inotodiol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克隆形成的能力,当CDK2、CDK4、CDK6和Cyclin D的表达受到抑制时,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此外,inotodiol表现出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特点是Bax表达增加,Bcl-2、Bcl-XL和MCL1表达减少,PARP1和caspase 3的剪切启动,以及MAPK/ERK通路的抑制。动物实验表明inotodiol具有抑制裸鼠肿瘤生长的能力,同时对小鼠的体重和脏器无明显影响。总之,本文提出的研究结果有力地表明,inotodiol 可以成为治疗肝细胞癌 (HCC) 的有希望的候选药物。
化疗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抗癌药物的主要缺点是大多选择性差、易产生耐药性(Mangal et al., 2017; Dong et al., 2020; Yuan et al., 2020),因此癌症的靶向治疗引起了人们的重视(Zhou Y. et al., 2020; Qi et al., 2020; Yu et al., 2020)。在此基础上,新靶点和小分子抑制剂(SMI)的发现成为强有力的治疗策略(Dong et al., 2018)。尤其是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开发成为药物发现过程中最受广泛追捧的领域之一,并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就(Wu et al., 2015)。然而该治疗策略在成功之后也面临着与化疗同样的耐药性问题( Dong et al., 2020 ; Xu et al., 2020 )。因此,耐药性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限制,亟待解决。近年来,一种针对疾病相关蛋白质进行降解的新策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也称为二价化学蛋白质降解剂,是一种通过 E3 泛素连接酶途径降解特定内源蛋白质的异双功能分子( Potjewyd et al., 2020 )。它通过适当的连接子在结构上将目的蛋白(POI)结合配体与E3泛素连接酶(E3)配体连接起来(Buckley et al., 2015; Zhang et al., 2019; Kregel et al., 2020; Vollmer et al., 2020)。PROTAC技术的潜在优势可能弥补传统药物治疗的不足,从而促进其快速发展(Toure and Crews, 2016; Sun and Rao, 2020)。本文重点介绍PROTAC技术的机制、研究进展,并总结该降解方法的优势。
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索拉非尼、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仑伐替尼、多纳非尼为一线药物,瑞戈非尼、阿帕替尼、卡博替尼为二线药物,羟可酮、吗啡、芬太尼为常用的止痛药。但这些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存在高度差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治疗药物监测(TDM)是评估药物安全性和疗效最可靠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 - MS/MS) 方法,用于同时对三种化疗药物 (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六种靶向药物 (索拉非尼、多纳非尼、阿帕替尼、卡博替尼、瑞戈非尼和仑伐替尼) 和三种止痛药 (吗啡、芬太尼和羟可酮) 进行 TDM。我们通过磁性固相萃取 (mSPE) 从血浆样品中提取了 12 种分析物和同位素内标 (IS),并使用 ZORBAX Eclipse Plus C18 色谱柱以含 0.1% 甲酸的水和含 0.1% 甲酸的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我们的方法的分析性能在灵敏度、线性、特异性、残留、精密度、定量限、基质效应、准确度、稀释完整性、萃取回收率、稳定性以及不同条件下所有分析物的串扰方面均符合中国药典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原则规定的所有标准。索拉非尼、多纳非尼、阿帕替尼、卡博替尼、瑞戈非尼和仑伐替尼的响应函数估计为 10.0 – 10 000.0 ng/mL,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吗啡、芬太尼和羟可酮的响应函数估计为 20.0 – 20 000.0 ng/mL,所有化合物的相关性 > 0.9956。所有分析物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7.21%和5.62%。我们的研究为临床TDM和药代动力学的简单、可靠、特定和合适的技术提供了实证支持。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第二大致命癌症,每年导致超过 935 000 人死亡[1,2]。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它是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死亡原因[3]。根据中国癌症统计的数据,预计 2022 年结直肠癌将占中国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 12.28%[4]。大约 20%-30% 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早期患者也有 25%-50% 的机会发生转移[5,6]。近年来,细胞毒性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的使用导致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大多数转移性结直肠癌仍然无法治愈[4]。耐药和化疗毒副作用是mCRC化疗失败或停止的主要原因。一线化疗药物用于mCRC初始治疗的有效率仅为40%~60%,二线化疗药物有效率不足30%,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化疗有效率更低,通常不足15%[7]。对于这类经二线化疗后出现癌症进展的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8]。另外,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大,大多数患者因无法耐受毒副作用而停止化疗[9]。因此,延长mCRC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患者必须寻求替代疗法。中草药已成为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癌症治疗的一种补充替代疗法,在中国被广泛接受[10,11]。研究表明,中草药可抑制结肠肿瘤形成、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的血管生成[12-14]。此外,许多临床试验表明,中草药与化疗联合使用可降低化疗引起的毒性、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保证安全性[15-18]。和众颗粒是一种中草药配方,由生姜、人参、黄芩、黄连、茯苓、吴茱萸和半夏等八种草药组成,作为经验方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多年[19-21]。有研究表明,和种及其组分能抑制胃肠道黏膜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3及P物质,降低色氨酸羟化酶水平,下调神经激肽-1受体的表达,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等;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