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致力于国际化并将毕业生培养为全球公民,新技术应该为地理上分散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相遇并发展跨文化技能。然而,我们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机会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本文中,我们利用“第三空间”理论的视角来解释一项国际虚拟交流项目的初步研究数据,探讨了其中的一些原因。我们发现,虽然该项目为批判性跨文化学习提供了一些空间,但这受到与传统课堂第二空间相关的两个关键因素的限制:讲师的技能和态度以及项目目标的不对称。我们最后认为,除非高等教育机构为此类项目提供更肥沃的条件,否则将会错失进一步的跨文化学习机会。
摘要 随着柔性显示器的普及和智能材料的进步,现在可以创建不仅灵活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重新配置为任何形状的交互式设备。一些人机交互 (HCI) 和机器人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设计、原型设计和评估变形设备,但他们意识到这一愿景仍需要解决许多工程挑战。在材料科学方面,我们需要在稳定且可访问的材料方面取得突破,以创建新颖的概念验证设备。在交互式设备方面,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特性,并了解如何利用材料特性来提供释放人类交互潜力的功能。虽然这些挑战对于各自的研究领域来说很有趣,但我们相信,通过将这些社区聚集在一起,可以放大变形设备的真正威力。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变形材料的进展,并讨论了它们在 HCI 环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