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经毒性循环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cVDPV) 在非洲和亚洲多个国家出现并在全球蔓延,对根除所有形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目标构成了重大挑战。大约 90% 的 cVDPV 疫情是由 2 型萨宾疫苗毒株引起的,该疫苗是一种口服减毒活疫苗;cVDPV 疫情通常发生在免疫覆盖率持续较低的地区 ( 1 )。2017-2019 年期间,一种新型 2 型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nOPV2) 已开发并通过 I 期和 II 期临床试验进行评估,该疫苗是通过对 2 型萨宾疫苗病毒基因组进行基因改造而产生的。事实证明,nOPV2 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具有非劣效的免疫原性,并且与 Sabin 单价 2 型相比具有优异的遗传稳定性(以主要减毒位点 [5' 非编码区中的结构域 V] 的保留和转基因小鼠粪便脱落疫苗病毒的神经毒力显着降低来衡量)(3-5)。这些发现表明,nOPV2 可能是降低产生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VDPV) 风险和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炎病例风险的重要工具。基于良好的临床前和临床数据,以及正在发生的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地方性传播和 cVDPV 2 型疫情所引发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于 2020 年 11 月批准根据紧急使用清单 (EUL) 途径使用 nOPV2,并允许其在 2021 年 3 月首次用于应对疫情(6)。根据 EUL 流程的要求,除其他 EUL 义务外,还制定并部署了一项广泛的计划,用于获取和监测在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 监测、环境监测、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和针对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即可能与疫苗产品有因果关系的预定事件)的针对性监测、疫情应对期间以及通过计划的实地研究检测到的 nOPV2 分离株。在该监测框架下,全球脊髓灰质炎联盟 nOPV 工作组的基因表征小组审查了从 nOPV2 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生成的数据,以及来自 AFP 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分离株的其他病毒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