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世界中的当地经济 (60h – 9CFU) Mara Giua 教授 mara.giua@uniroma3.it 课程学习目标和技能获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和地区的重要性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同步增加。贸易的扩张、企业的国际化、外包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出现并没有创造一个“平坦的世界”。无数力量汇聚在一起,促使城市“山峰”的出现,财富、经济活动和创新能力在那里集聚。并非所有地区都具有相同的能力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和机会并将风险降至最低。并非所有地区都会经历成功的复苏和复原轨迹。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析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关键概念工具。讲座、重点课程和实践课将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地方发展轨迹如此不同以及如何确保它们是有益的。评估课程评估将基于口试。定期上课的学生将有机会用三项期中作业(1. 问题集;2. 演示;3. 短文)代替期末考试,这些作业针对课程的选定部分。课程一般安排
◦ 集装箱化、互联网、降低关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减少与低工资国家的贸易摩擦 ◦ 对于欧洲消费者来说,中国变得相对更近,而德国变得不那么近。 ◦ 欧洲消费者无需前往中国即可购买中国产品:◦ 国际贸易因此发生变化:
背景:随着新冠疫情引发的世界经济变化,许多国家的通胀风险上升,而影响通胀趋势的因素也更加全球化。同时,标准的通胀风险预测模型侧重于评估国内因素以及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而全球化因素则被视为次要因素并被忽视。为了更客观地评估通胀风险,必须考虑各种全球化因素影响通胀的性质和强度。目的:本文旨在确定全球化因素与通胀水平之间关系的存在和性质。方法:为了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作者使用了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结果: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关于消费者价格增长率与全球化因素之间存在关系的假设。研究假设在通胀风险与全球贸易、金融、人际、信息和文化全球化因素之间存在关系方面得到证实。同时,研究表明,政治全球化因素对通胀风险没有显著影响。通货膨胀率与全球化因素呈负相关,即国家在世界空间的全球化程度越高,其通货膨胀风险越低。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胀风险;通货紧缩风险;全球化;一体化;消费者物价指数。
全球贸易以及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数据表明,2008-09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化有所放缓,但并未出现逆转。然而,过去五年来,最大经济体的政策环境和公众情绪发生了深刻变化,表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人们对来自低工资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进口竞争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日益担忧,这为全球化态度的逆转奠定了基础,但并非催化剂。同样,新冠疫情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弹性,提出了反对自由贸易的新论据,但无论是疫情还是短期政策应对都没有对贸易流动产生持久影响。我们表明,全球贸易在疫情期间表现出了显著的弹性,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供应短缺可能会更加严重。在 2020 年暂时下滑之后,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在 2021 年急剧增长。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了人们对国家安全和供应链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的新担忧。随后,人们要求从“非友好”国家转向多元化,并采用贸易政策,尤其是出口限制,以阻止中国的技术发展。目前,全球化的未来高度不确定,但这些新政策即使有利于某些国家的某些行业,也可能减缓全球增长、创新和减贫。关于韧性,近期贸易政策变化的主要目标、贸易波动或集中度的衡量标准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只要我们缺乏衡量政策绩效的基准,韧性就难以实现。
众所周知,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加富裕。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一体化的影响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去工业化”现象,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由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其实,早在后工业社会来临之前,一些学者就对后工业社会的形成作出了大胆的预言。丹尼尔·贝尔先生指出,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业公司将成为社会的经济核心,约55%的国民生产总值将由商业公司创造(Bell,2001,第5页)。而且,大多数劳动者从事的是贸易、金融、运输、娱乐和教育等服务业,而不是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活动。美国后工业经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美国幅员辽阔,不仅各地区经济类型各异,而且导致去工业化和后工业经济形成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但经济全球化始终是美国后工业经济形成的首要原因。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成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都将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世界各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使它们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去工业化”浪潮。
本文的研究旨在考察能源创新、数字技术转型和环境绩效在促进欧盟国家可持续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这些国家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广泛影响。基于几种现代计量经济学程序,即稳健回归、结构方程模型 (SEM) 和通过高斯图模型 (GGM) 进行的网络分析,对 2018 年欧盟 27 个成员国的横截面数据集进行了高级实证分析。我们首先应用计量经济学程序来识别和评估所有考虑变量之间的直接、间接和总体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进一步累积溢出影响。随后,根据层次聚类中的 Ward 方法对欧盟国家进行聚类,以进行深入评估和量身定制的政策设计,其中考虑了金融和贸易全球化水平(通过 KOF 全球化指数获取)、环境绩效和可持续性(通过环境绩效指数 - EPI 获取)以及数字技术的融合程度(通过数字经济和社会指数 - DESI 代理)。主要结果强调,能源创新、环境绩效的提高和数字化转型对欧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着的有益影响,但各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政策指导方针和战略方向也得到了加强,并在论文中得到了广泛介绍。
高等教育的全球趋势凸显了国际教育越来越受欢迎,转向创新和提高生产力,这需要更新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在供应方面,它给家庭带来了压力,不仅要把孩子送到国内,还要送到国外的教育机构。在尼泊尔,开放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出国留学的趋势在 1990 年之后加速。在国内和国外就读的学生正在建立网络,通过全球市场上的思想和产品的交流来工作。在本文中,我利用国内高等教育学生入学率和尼泊尔留学生的供应方人力资源数据,介绍了全球化对尼泊尔教育的经济影响研究的主要结果,以及全球化对尼泊尔国民经济的贸易、移民、外国直接投资和汇款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借助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上述变量 20 年的二手数据。结果表明,全球化对尼泊尔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向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提出政策建议,帮助它们抓住全球化提供的机遇,提高教育水平。
在英国、瑞典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当收入水平约为 14,000 美元(以 1990 年美元计算)时,制造业就业份额达到顶峰。印度和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似乎在收入水平为 700 美元时就已达到制造业就业份额的峰值。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数字经济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全球化、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数字经济纳入研究框架,利用2001—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全球化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数字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全球化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化每提高1%,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将提高1.06%;全球化水平对高收入国家、中上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中下收入国家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在全球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同时,全球化对“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受到数字经济单门槛效应的影响,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小于0.061的门槛值时,全球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对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