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考虑通过电化学加工 (ECM) 对金属增材制造的 316L 不锈钢进行可加工性研究。这种材料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珠宝和生物医学行业的原型设计,这些行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定制组件。在本研究中,考虑了电压、电解质浓度、占空比和选择四个级别的 L16 正交阵列等 ECM 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多标准决策加工方法,即基于熵的多目标优化,基于比率分析法进行性能分析。研究表明,为获得最佳加工性能,建议使用 14 V、35 gl -1 NaNO 3 电解质浓度和 90 % 的占空比。根据主效应表,最佳组合是 16 V、35 gl -1 电解质浓度和 60 % 的占空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占空比对加工性能的贡献约为27.06 1%,电压对加工性能的贡献约为24.015%,电解质含量对加工性能的贡献约为15.58%。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每个微加工孔进行扫描,并拍摄不同分辨率的图像,以分析加工孔的质量。
聚合物基质复合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机械和物理特征,已成为各种行业(例如汽车,航空航天和海洋行业)的创新结构的材料。这些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对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增强/填充物复合材料。本审查论文就其机制和加工响应而言,对强化和功能填充剂对聚合物基质复合材料的加工的影响进行了精确审查。这包括纤维方向和纤维/填充物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加工响应的影响。此外,已经回顾了不同的加工过程和性能能力聚合物复合材料。全面的综述显示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受到纤维取向的影响。此外,发现纤维和填充剂的物理特性,尺寸,长度,直径和填充剂的分散剂会影响形成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在结论中,提供了对未来的结果和预测的详尽评估,这可能有助于将来进一步发展这种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