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教程将讨论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 AI 和机器学习系统中使用的 48V 至 0.7V (2,000A) 电源转换器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将讨论和比较两种电源架构。第一种架构是两级架构,其中 48V 转换为 12V(或另一个中间电平),然后将 12V 转换为 0.7V。第二种架构是“单级”,其中 48V“直接”转换为 0.7V。使用“直接”转换架构,无法访问(可见)中间电压总线。在简要介绍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的 OAM(OCP 加速器模块)的背景信息和功率要求之后,本教程将提供对降低功率损耗和提高功率密度的技术的新认识。本教程将首先回顾两级架构的最新技术并评估其优点和局限性。然后,本教程将回顾“单级”架构的最新技术并评估其优缺点。基于上述分析和回顾,本教程将提出并讨论 48V 至 0.7V(低至 0.3V)、2,000A(或更高)的应用研究方向,以实现极高的效率、极小的尺寸和电流共享、可扩展、快速动态响应等。
电气调节深脑的设备已使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管理中的重要突破。此类设备通常是厘米尺度,需要手术插入和有线供电,从而增加了每日活动期间出血,感染和损害的风险。使用较小的远程材料可能导致侵入性神经调节较少。在这里,我们提出了能够无线传输电信号的磁电纳米电极,以响应于外部磁场。这种调节机制不需要对神经组织的遗传修饰,允许动物在刺激过程中自由移动,并使用非共振载体频率。使用这些纳米电极,我们在体内表现出神经元调节的体外和深脑靶标。我们还表明,局部亚乳头调制促进了通过基底神经节电路连接的其他区域的调制,从而导致小鼠行为变化。磁电材料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平台技术,可用于侵入性较小的深脑神经调节。
摘要本章探讨了聚合物在受控释放药物输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的关键作用。这些系统旨在优化治疗益处,同时通过逐渐释放药物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本章深入研究了聚合物的分类,包括天然,合成和半合成品种,突出了它们在各种药物输送路线中的独特特征和应用。聚合物的多功能性使创建持续释放,可生物降解,有针对性和可调药物输送系统。此外,本章讨论了聚合物及其特征的分类,并强调了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的重要性。探索了基于聚合物的受控释放系统的广泛应用,涵盖口服,透皮,可注射,眼和靶向药物输送。本章提供了有关天然聚合物(如壳聚糖和藻酸盐),合成聚合物(例如PLGA和PVA)以及半合成聚合物(如纤维素衍生物)的各种用途的见解。此外,它比较了可生物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从而突出了它们的环保方面。基于聚合物的受控释放系统的工作机制已详细,强调了药物掺入,基质或储层形成,扩散或侵蚀机制以及释放曲线。还讨论了环境触发器,生物降解性,有针对性的输送和监测/控制方面。受控药物输送系统增强患者的重要性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雷达应用的新型 X 波段碳化硅 (SiC) 共面波导 (CPW)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MMIC) 高功率放大器 (HPA) 设计。在设计中,采用了 0.25 μ m γ 形栅极和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HEMT),它们采用了碳化硅基氮化镓技术,因为它们具有高热导率和高功率处理能力。此外,在 8.5 GHz 至 10.5 GHz 的频率范围内,反射系数低于 -10 dB,可产生 21.05% 的分数带宽。此外,MMIC HPA 在 2 GHz 带宽内实现了 44.53% 的功率附加效率 (PAE),输出功率为 40.06 dBm。此外,由于 MMIC HPA 具有高输出功率、宽工作带宽、高 PAE 和紧凑尺寸,因此非常适合用于 X 波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应用。索引术语 — 有源电子扫描阵列 (AESA) 雷达、共面波导 (CPW)、碳化硅 (SiC) 上的氮化镓 (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HEMT)、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MMIC)、高功率放大器 (HPA)。
会议为航天器设计师,经理,材料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了一个论坛,以审查和认真评估LDEF的结果,从他们的相关性,意义以及对航天器设计实践的影响的角度。从国家航空和空间管理局,国防部,工业和学术观点介绍了LDEF调查结果对材料选择,利用和资格的影响。由于
版权和重印许可:允许摘录并注明来源。图书馆可以在美国版权法的限制之外复印本卷中首页底部带有代码的文章,供读者私人使用,但必须通过版权许可中心(222 Rosewood Drive, Danvers, MA01923)支付代码中所示的每份费用。如需重印或转载许可,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IEEE 版权经理 pubs-permissions@iee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