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铜基合金具有高热导率,而镍基高温合金具有高高温抗拉强度,因此铜基弥散强化合金与镍基高温合金的连接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种接头在通过液态过程连接时可能会开裂,从而导致零件失效。在本文中,将 15–95 wt.% GRCop42 成分与 Inconel 625 合金化,并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更好地了解开裂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在对应于 30–95 wt.% GRCop42 的成分中,贫铜液体和富铜液体之间缺乏可混溶性。观察到两种不同的形态,并通过使用 CALPHAD 进行解释; 30–50 wt.% GRCop42 处为铜缺乏的枝晶,枝晶间区域为富铜,60–95 wt.% GRCop42 处为铜缺乏的球体,周围为富铜基质。相分析表明,脆性金属间相在 60–95 wt.% GRCop42 铜缺乏区域析出。本文提出了三种开裂机制,为避免镍基高温合金与铜基弥散强化合金接头缺陷提供指导。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摘要:尽管激光粉末床熔合 (LB-PBF) 作为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具有突出地位,但获准用于该工艺的合金数量仍然有限。在传统制造中,铁合金是最常见的合金组,主要由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组成。然而,在 LB-PBF 中,铁合金的生产仅限于少数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和工具钢。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缺乏源于碳在加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这会促进成品材料内开裂缺陷的形成。因此,为了扩大 LB-PBF 的机会,必须了解如何加工这些含碳铁合金。本研究探讨了各种普通碳钢(0.06 至 1.1 wt.% C)和低合金钢(4130、4140、4340 和 8620)的 LB-PBF 加工性能和微观结构。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成品试样由回火马氏体组成,这种回火马氏体是由于 LB-PBF 过程中的初始快速冷却和随后的固有热处理而形成的。此外,在 C 含量≥0.75 wt.% 的合金中观察到残余奥氏体的存在,这是由于马氏体转变温度降低,导致冷却至室温时部分奥氏体未转变。就缺陷而言,成品试样内的孔隙率可能与所选的体积能量密度 (VED) 和合金的碳含量有关。在低 VED 下,试样含有与未熔合孔隙有关的大而不规则的孔隙,而在高 VED 下,试样含有与小孔隙有关的圆形中等大小的孔隙。就碳含量而言,发现增加碳量可减少低 VED 下的未熔合孔隙的数量,而增加高 VED 下的小孔隙的数量。未熔合孔隙的减少是由于熔池的润湿性和流动性改善,而小孔隙的增加是由于碳含量较高导致熔池深度增加。除了孔隙之外,在一些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中还观察到冷裂纹,形成于硬度超过某些阈值的试样中:Fe-C 合金为 ≥425 HV,4140 合金为 >460 HV,4340 合金为 >500 HV。增加 VED 或激光功率会降低样品硬度,因为这两个因素都会增强 LB-PBF 的固有热处理。这意味着如果使用足够大的 VED 或激光功率,就可以避免(某些合金中的)开裂。碳含量还会影响成品样品的硬度,从而影响开裂敏感性,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低碳合金(<0.43 wt.% C)在任何测试的 VED 下都不会出现开裂,而高碳合金(≥0.75 wt.% C)会在任何测试的 VED 下出现开裂。% C) 在每次测试的 VED 中都出现开裂。利用这些发现,建立了加工窗口,无需预热构建板即可生产出高密度 (>99.8%)、无缺陷的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样品。
窑温 每个回转窑都应配备热扫描仪。它能全面反映窑壳的温度,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温度过高时停窑,从而避免窑壳开裂和变形。大多数窑炉已配备窑壳扫描仪,但有时停窑的决定为时已晚。当窑壳温度尽管用风扇降温但仍升至 450˚C 以上时,就需要停窑。向窑壳上喷洒大量水也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为热冲击会导致窑壳开裂。新型扫描仪应能够连接到控制系统,其中 AI 可以帮助识别“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以防止出现不良的温度模式。
孔隙的引入会降低低 k 薄膜的机械强度,并导致 ULSI 互连严重损坏,例如 CMP 期间的薄膜分层和/或由于封装模具树脂的热应力导致的开裂。
• 开裂是由于应力释放而发生的 • 延性断裂是一种通过屈服(大分子重排)然后解开而发生的体积分子反应 • 脆性断裂是一种局部分子反应,其中解开比屈服更有利
摘要 本文报告了弗劳恩霍夫 IZFP 进行的一项调查,其中旋翼八旋翼微型飞行器 (MAV) 系统用于扫描建筑物,以使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进行检查和监控。MAV 配备了基于微控制器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不同的传感器,用于导航和飞行稳定。照片以高速度和高频率拍摄,并存储在机上,然后在 MAV 完成任务后下载。然后将拍摄的照片拼接在一起,以获得完整的 2D 图像,其分辨率允许在毫米范围内观察到损坏和开裂。在后续步骤中,开发了一种图像处理软件,可以专门过滤掉开裂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在未来的步骤中从统计模式识别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引言民用基础设施建筑数量的增加已成为其老化过程和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问题。监测这些建筑物状况的传统方法是仅通过人工目视检查,可能还需要一些抽头测试。这种监测方式主要提供有关混凝土或石材结构开裂情况和可能脱落的覆盖层的完整信息。当考虑大坝、冷却塔、教堂或甚至简单的多层建筑的结构时,提供这些信息所需的努力可能会变得费力,因为检查需要大量的起重设备。一种规避这种努力的方法是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 (UAV) 以及甚至小型的微型飞行器 (MAV) 作为机载传感器系统来捕获所需的数据。这种无人机在无损检测 (NDT) 中的潜在应用 _____________
1. 介绍................................................................................................................................1 1.1 执行摘要....................................................................................................................1 1.2 背景....................................................................................................................2 1.3 致谢....................................................................................................................3 2. 缺陷.........................................................................................................................................4 2.1 胶接接头失效.......................................................................................................4 2.2 气泡.......................................................................................................................6 2.3 起泡.......................................................................................................................7 2.4 芯材压溃.................................................................................................................8 2.5 芯材剪切失效....................................................................................................10 2.6 开裂....................................................................................................................10 2.7 分层....................................................................................
采用定向能量沉积技术在用于硬面堆焊的热作工具钢基材上沉积了具有不同层数的冷作工具钢。本研究涉及了覆层工具钢中的缺陷和微观结构。在沉积区发现了包括孔隙和裂纹在内的缺陷,其数量随着沉积高度或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大的不规则孔隙主要位于沉积层的下部区域。此类孔隙的形成归因于合金元素在孔隙表面的偏析和热量输入不足。非平衡共晶微观结构是孔隙邻近区域的特征。另一方面,开裂往往发生在沉积层的上部。确定了导致开裂的两个重要因素。第一个是微观结构梯度,当从底部移动到顶部沉积层时,微观结构梯度从细胞状树枝状晶变为柱状树枝状晶。其次,根据Thermocalc软件的模拟,沉积的冷作工具钢表现出相对较大的凝固温度范围,从而对热裂纹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氨开裂已被确定为解锁可持续经济的关键步骤。使用密度函数理论,我们对石墨烯和氮改性石墨烯支撑的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AC)进行了建模,以研究催化NH 3裂纹过程。结果表明,(I)修饰石墨烯可确保过渡金属原子(M)比C-矩阵强,并且(ii)具有三个锚固硝基元(Mn 3)的结构比MN 4更具反应性。在IRN 3和运行3个SAC模型上,N 2进化决定了总速率,而在RHN 3 -SAC上,它是NH 3脱氢。与扩展金属表面相比,SACS上的温度填充模拟在SAC上显示出变化。批处理反应器被采用,以平衡基本步骤作为温度的函数的序列,从而揭示了整个NH 3裂纹活性。结果表明,IRN 3和RHN 3是NH 3在低至230°C下开裂的强大候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