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绝对最大额定值.................................................. 7 6.2 ESD 额定值............................................................... 7 6.3 建议工作条件............................................................... 8 6.4 热信息............................................................................... 9 6.5 功率额定值................................................................. 9 6.6 隔离规格................................................................. 10 6.7 安全相关认证....................................................... 12 6.8 安全限值................................................................. 12 6.9 电气特性 — 5V 电源.................................... 14 6.10 电源电流特性 — 5V 电源.................................... 14 6.11 电气特性 — 3.3V 电源.................................... 15 6.12 电源电流特性 — 3.3V 电源.................................... 15 6.13 电气特性 — 2.5V 电源.................................... 16 6.14 电源电流特性 — 2.5V 电源.................................... 16 6.15 开关特性 — 5V 电源.................................... 17 6.16 开关特性—3.3 V 电源..................................... 17 6.17 开关特性—2.5 V 电源..................................... 18 6.18 绝缘特性曲线............................................... 18
以使用 Bourns (2093-250-SM) 的 GDT 测试 ISO7741 为例,测试 15 kV 接触放电 ESD。选择 2.5 kV GDT 可使 ISO7741 达到其额定工作电压 2 kV DC(根据 IEC 60747-17)。具有 8 毫米间隙的 DW-16 SOIC 封装能够支持高达 12 kV 的 ESD,并且所需的保护仅在 ESD 介于 12 kV 至 15 kV 之间的持续时间内。Bourns 2093-250-SM 2.5 kV GDT 的脉冲火花放电为 3.1 kV。这意味着 ESD 脉冲从 3.1 kV 到 12 kV 的持续时间为 GDT 完全触发和保护设备提供了更多时间。图 1 展示了带 GDT 的 ISO7741。
8.1 应用信息 ................................................................ 103 6 规格 ................................................................ 7 8.2 典型应用 .............................................................. 103 6.1 绝对最大额定值 ................................................ 7 8.3 初始化设置 .............................................................. 108 6.2 处理额定值 .............................................................. 7 9 电源建议 ...................................................... 109 6.3 建议的工作条件 ............................................. 8
ADS8515 以二进制补码数据输出格式输出完整或字节读取并行数据。当 R/C(引脚 24)为高电平且 CS(引脚 25)为低电平时,并行输出有效。CS 和 R/C 的任何其他组合都会使并行输出 3 态。可以在引脚 6 至 13 和引脚 15 至 22 上以完整并行、16 位字或两个 8 位字节的形式读取有效转换数据。可以切换 BYTE(引脚 23)以在一个转换周期内读取两个字节。有关理想输出代码,请参阅表 2,有关相对于 BYTE 状态的位位置,请参阅图 20。
1 特性 应用 • 数字控制同步降压电源 2 • 来自数字控制器的输入设置单相和多相频率和占空比应用的工作阶段 • 高达 2MHz 的开关频率 • 特别适合与 UCD91xx 或 • UCD95xx 控制器一起使用的双电流限制保护独立可调阈值 • 高电流多相 VRM/EVRD • 带有可调稳压器的快速电流感应电路,适用于台式机、服务器、电信和消隐间隔防止灾难性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电流水平 • 使用 m Cs 或 TMS320TM DSP 的数字控制同步降压电源 • 数字输出电流限制标志系列 • 低偏移、48 的增益、差分电流感应放大器描述 • 3.3 V、10 mA 内部稳压器 UCD7230 是 UCD7K 系列数字稳压器的一部分 • 双 TrueDrive™高电流驱动器控制兼容驱动器,适用于采用 • 10 ns 典型上升/下降时间和 2.2 nF 数字控制技术的应用或需要快速负载局部峰值电流限制保护的应用。 • 4.5 V 至 15.5 V 电源电压范围
• 高清电视唇形同步延迟 • 数字音频格式:16-24 位 I2S、右对齐、左对齐 • 平板电视唇形同步延迟 • 家庭影院后声道效果 • I2C 总线控制 • 无线扬声器前置声道 • 单串行输入端口同步 • 延迟时间:fs = 48 kHz 时为 170 ms/ch • 延迟分辨率:一个样本 • 加电时或加电后清除延迟内存 TPA5050 接受单个串行音频输入,在可选时间段内缓冲数据,并在单个串行输出上输出延迟的音频数据。一个器件允许高达 170 ms/ch (fs = 48 kHz) 的延迟,以将音频流与具有复杂视频处理算法的系统中的视频流同步。如果需要更多延迟,可以将器件串联连接。其中 fs = 32 kHz–192 kHz • 无需外部晶体或振荡器 – 所有内部时钟均由音频时钟生成 • 表面贴装 4mm × 4mm、16 引脚 QFN 封装
• 高清电视唇形同步延迟 • 数字音频格式:16-24 位 I2S,右对齐、左对齐 • 平板电视唇形同步延迟 • 家庭影院后声道效果 • I2C 总线控制 • 无线扬声器前置声道 • 单串行输入端口同步 • 延迟时间:170 ms/ch @ fs = 48 kHz • 延迟分辨率:一个样本 • 加电时或加电后清除延迟内存 TPA5050 接受单个串行音频输入,并在单个串行输出上输出延迟的音频数据。一个器件允许高达 170 ms/ch (fs = 48 kHz) 的延迟,以将音频流与具有复杂视频控制处理算法的系统中的视频流同步。如果需要更多延迟,可以将器件串联连接。fs = 32 kHz–192 kHz • 无需外部晶体或振荡器 – 所有内部时钟均由音频时钟生成 • 表面贴装 4mm × 4mm、16 引脚 QFN 封装
• A/V 接收器 • 24 位分辨率 • DVD 电影播放器 • 模拟性能(V CC = 5 V): • 高端 PC 的 DVD 附加卡 – 动态范围:106 dB • DVD 音频播放器 – SNR:106 dB,典型值 • HDTV 接收器 – THD+N:0.002%,典型值 • 汽车音响系统 – 满量程输出:3.9 Vp-p,典型值 • 需要 24 位音频的其他应用 • 4×/8× 过采样数字滤波器: – 阻带衰减:-50 dB – 通带纹波:±0.04 dB PCM1780/81/82 是一种 CMOS、单片、 • 采样频率:5 kHz 至 200 kHz 集成电路,其中包括立体声数模转换器和支持电路。 、384 f S 、小型 16 引线 SSOP 封装。数据转换器使用 TI 的增强型多级 delta-sigma 架构,可实现出色的动态性能和更高的时钟抖动容限。PCM1780/81/82 接受 16 至 24 位数据的行业标准音频数据格式,从而轻松实现与音频 DSP 和解码器芯片的左对齐接口。支持高达 200 kHz 的采样率。 PCM1780/82 通过三线串行控制端口提供全套用户可编程功能,支持寄存器写入功能。 PCM1781 通过四个控制引脚提供一组用户可编程功能。 PCM1780 与 PCM1680(8 通道 DAC)引脚兼容。 – 开漏输出零标志 (PCM1782) • 硬件控制 (PCM1781): – I2S 和 16 位字,右对齐 – 数字去加重 – 软静音 – L、R 通道公共输出的零标志 • 电源:5V 单电源 • 小型 16 引脚 SSOP 封装(150 mil) • 与 PCM1680 引脚兼容
• A/V 接收器 • 24 位分辨率 • DVD 电影播放器 • 模拟性能(V CC = 5 V): • 高端 PC 的 DVD 附加卡 – 动态范围:106 dB • DVD 音频播放器 – SNR:106 dB,典型值 • HDTV 接收器 – THD+N:0.002%,典型值 • 汽车音响系统 – 满量程输出:3.9 Vp-p,典型值 • 需要 24 位音频的其他应用 • 4×/8× 过采样数字滤波器: – 阻带衰减:-50 dB – 通带纹波:±0.04 dB PCM1780/81/82 是一种 CMOS、单片、 • 采样频率:5 kHz 至 200 kHz 集成电路,其中包括立体声数模转换器和支持电路。 f S 、384 f S ,小型 16 引线 SSOP 封装。数据转换器 512 f S 、768 f S 、1152 f S 具有自动检测功能,采用 TI 增强型多级 delta-sigma 架构 • 软件控制 (PCM1780、PCM1782):实现出色的动态性能和更高的时钟抖动容限。PCM1780/81/82 接受行业标准音频数据格式,数据格式为 16 至 24 位数据,可轻松与音频 DSP 和解码器芯片进行左对齐接口。– 数字衰减:支持高达 200 kHz 的模式可选采样率。• 0 dB 至 –63 dB,0.5 dB/步进 PCM1780/82 通过三线串行控制端口提供全套用户可编程功能,支持寄存器写入 – 数字去加重功能。PCM1781 通过四个控制引脚提供一组用户可编程功能。– 软静音 – 每个输出的零标志 PCM1780 与 PCM1680(8 通道 DAC)引脚兼容。– 开漏输出零标志 (PCM1782) • 硬件控制 (PCM1781): – I2S 和 16 位字,右对齐 – 数字去加重 – 软静音 – L、R 通道公共输出的零标志 • 电源:5V 单电源 • 小型 16 引脚 SSOP 封装 (150 mil) • 与 PCM1680 引脚兼容
2.1 超声波系统简介................................................................................................................................................................ 5 2.2 超声波回波和信号处理.................................................................................................................................................... 5 2.3 传感器类型................................................................................................................................................................ 7 2.4 传感器拓扑................................................................................................................................................................ 8 2.5 传感器频率.................................................................................................................................................................... 8 2.6 传感器驱动(变压器驱动和直接驱动)和电流限制.................................................................................................... 9 2.7 脉冲计数.................................................................................................................................................................... 9 2.8 最小检测范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