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 是一个多学科开放存取档案库,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文献,无论这些文献是否已出版。这些文献可能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能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
腐蚀是限制金属材料寿命的主要因素,由于控制钝化的金属-液体界面处的薄氧化膜极难研究,因此很难从根本上了解其控制机理和表面过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结合同步加速器技术和电化学方法来研究 Ni-Cr-Mo 合金的钝化膜击穿,该合金在很多工业应用中都有使用。我们发现该合金对氧析出反应 (OER) 具有活性,OER 的开始与钝化的丧失和严重的金属溶解同时发生。OER 机制涉及氧化膜中 Mo 4 + 位点的氧化为可溶解的 Mo 6 +,从而导致钝化击穿。这与典型的含 Cr 合金的跨钝化击穿有着根本的不同,在含 Cr 合金中,Cr 6 + 被认为在高阳极电位下溶解,但本文并未观察到这种现象。在高电流密度下,OER 还会导致表面附近溶液酸化,进一步引发金属溶解。由于 Ni-Cr-Mo 合金具有催化活性,OER 在其钝化破坏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研究催化活性合金的腐蚀时需要考虑这种影响。
: 对于经济有效地驱动OER,研制出耐用的电催化剂至关重要。[5–9]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最近,基于非贵重过渡金属(TM:Fe、Co、Ni、Mn)的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低电阻率、可调的成分和独特的晶体结构而受到了特别的关注。[10–15] 目前对基于金属间化合物的OER电催化剂的研究集中在合金化TM和准金属(例如,B、Si、Ge、As)或贫金属(例如,Al、Ga、Sn、Bi)。[16–25] 在这些金属间化合物中,TM物质严格地原位转化为活性TM(氧)氢氧化物,而非金属在碱性OER过程中大部分从结构中浸出,导致活性纳米域的形成,从而增强催化活性。 [17,18] 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虽然块体金属间化合物的表面会经历重构,但其内部仍能很好地保留,从而形成具有高导电性的独特核壳结构。[21] 另外,金属间化合物也可以根据结构中非金属的尺寸和类型在施加的OER电位下完全转变,形成多孔的块体活性催化剂。[15] 尽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块体金属间化合物的转变速度比块体金属间化合物快得多。
本文旨在理解和分析出境旅游流失的概念、影响和因素,并指导决策者和旅游企业家如何减少出境旅游流失并减轻其影响。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旅游和酒店业 (T&H) 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访谈引述按主题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出境旅游流失导致旅游收入损失、投资者不愿投资、国际收支赤字、经济乘数效应减弱以及经济通胀压力。出境旅游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服务质量低、营销有限以及缺乏参与和合作。缺乏对出境旅游流失现象进行分析的概念和定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知识空白,定性分析出境旅游流失的概念、影响和因素。
铌硅钢 70.63 22.58 1.51 0.17 6.90 γ-铌硅钢 32.99 25.64 34.36 6.65 1.02 α-铌硅钢 47.92 13.66 35.22 2.95 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