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61 岁女性患者,因持续疲劳被诊断为右上肺叶转移性腺癌,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多发性肺转移和右额叶脑转移(根据 PET-CT 发现的临床分期:cT3 cN2 cM1c)。肿瘤 DNA 的下一代测序(Ion AmliSeq Colon and Lung Research Panel v2、Ion Torrent 平台、热点区域分析)显示 KRAS p.G12C (c.34G>T) 突变,但没有其他靶向改变。PD-L1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肿瘤细胞中不到 1%。一线全身治疗采用顺铂、培美曲塞和帕博利珠单抗,总体获得部分缓解,包括脑转移完全缓解,2018 年 9 月开始使用培美曲塞和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2019 年 3 月,由于进行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停用培美曲塞。2019 年 6 月,患者肺部出现进展,因咯血而需要止血放射治疗,帕博利珠单抗也停用。单独的脑转移继续缓解。2019 年 11 月,患者肺部再次出现进展,并出现有症状的脑部进展,小脑蚓部出现新的病变,导致导水管受压和连续性脑积水。植入脑室腹腔分流术,小脑蚓部病变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行性肺部病变用放射治疗;此外,由于病情稳定,且持续控制疾病超过一年,因此恢复使用派姆单抗治疗。然而,2021 年 2 月,患者小脑已知病变进展(临床意义不大),左脑室周围白质出现新转移,肺部进一步进展。2021 年 3 月开始使用多西他赛,肺部和脑部病变进展,右额叶和颞叶出现新病变,这是四个周期后的最佳反应(见图 1 治疗时间顺序示意图)。2021 年 6 月,开始口服 960 毫克每日 sotorasib 治疗。经过 6 周的 sotorasib 治疗后,不仅肺部,而且未治疗的脑转移瘤都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治疗反应,这种反应持续了 5 个月(见图 2)。由于全身进展,停止使用 sotorasib 治疗,并于 2021 年 11 月底开始使用吉西他滨治疗。2021 年 12 月初,患者出现症状性脑部进展,行为改变和精神萎靡,并进行了神经外科干预,包括开颅术和肿瘤切除术。吉西他滨的全身治疗持续到 2022 年 2 月,并因疾病进展而停止。患者于 2022 年 3 月接受培美曲塞进一步全身治疗(再次治疗),随后于 2022 年 4 月接受卡铂和紫杉醇治疗。此外,患者于 2022 年 4 月进行了全脑放射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患者自 2022 年 5 月起接受最佳支持治疗。
(干扰素β、醋酸格拉替雷、特立氟胺、富马酸二甲酯)或高效药物。然后对患者进行监测,并可能根据频繁的临床复发或 MRI 活动(或两者兼有)将他们的 MS 重新归类为更活跃的疾病。疾病活动的标准基于 MRI(白质病变)和临床证据(复发和残疾进展)。临床医生会定性评估 MRI 证据。使用萎缩标准化 (SIENA) 分析的结构图像评估是一种经过验证的自动分析方法,但仅用于研究环境并仅评估脑萎缩。如果服用低效药物的患者继续出现疾病活动,则考虑改用更高效的药物(奥瑞珠单抗、克拉屈滨、那他珠单抗、芬戈莫德、奥法木单抗、阿仑单抗)。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CHB) 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CC) 的风险增加。在美国,估计只有 37% 的未患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成年人接受至少每年一次的丙氨酸转氨酶 (ALT) 和乙型肝炎脱氧核糖核酸 (DNA) 监测,而估计有 59% 的人在出现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使用马尔可夫模型计算对没有肝硬化或严重纤维化并且不被现行美国肝病研究协会 (AASLD) 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HBeAg 阴性非活动性或 HBeAg 阳性免疫耐受型 CHB 成年人加强监测的成本、健康影响和成本效益,并评估增加 HCC 监测是否具有成本效益。对于每 100,000 名最初未建议治疗的 CHB 成人患者,如果监测率从目前的 37% 提高到 90%,治疗率从 59% 提高到 80%,则可以避免 4,600 例肝硬化、2,450 例 HCC 和 4,700 例 HBV 相关死亡,增加 45,000 个 QALY 并节省 1.8 亿美元的终生医疗保健费用。在 100,000 美元/ QALY 的支付意愿阈值下,如果 HCC 风险为 0.55%/年,那么除了标准推荐的每半年一次的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之外,增加 HCC 监测可能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在美国,对最初不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非活动性或免疫耐受性 CHB 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可以节省成本。对于 HCC 发病率为 0.55%/年的个人来说,每两年进行一次 US 和 AFP 检测并附加 HCC 监测是具有成本效益的。
基于人工智能的肝活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织学测量以确定 NASH/MASH 临床试验中的疾病活动性的资格意见草案
摘要 目的 比较在现实生活中的治疗达标 (T2T) 环境中,在传统合成的疾病改良抗风湿药物 (csDMARDs) 失败后,使用巴瑞替尼和 TNF 抑制剂 (TNFi)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 患者的疗效。方法 患有生物和靶向合成 DMARD (b/tsDMARD) 初治 RA 且病程≤5 年且无 b/tsDMARD 禁忌症的患者,在 T2T 环境中 csDMARD 无法控制病情时,随机接受 TNFi 或巴瑞替尼治疗。每 12 周评估一次临床和患者报告结果指标 (PROM) 的变化,共 48 周。主要终点是巴瑞替尼策略在 12 周时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 50 (ACR50) 反应的患者数量方面的非劣效性,如果证明非劣效性则测试其优效性。次要终点包括 28 关节计数疾病活动评分与 C 反应蛋白 (DAS28-CRP) <2.6、PROM 的变化和放射学进展。结果共研究了 199 名患者 (TNFi,n=102;巴瑞替尼,n=97)。两个研究组相似。巴瑞替尼在实现第 12 周 ACR50 反应方面既不劣于且优于其他方案 (42% vs 20%)。此外,75% 的巴瑞替尼患者在第 12 周达到 DAS28-CRP <2.6,而 TNFi 患者这一比例为 46%。在整个研究期间的次要结果中,巴瑞替尼策略表现出与 TNFi 策略相当或更好的结果。虽然没有安全性证据,但在这组相对较小的患者中没有发现意外的安全信号。结论到目前为止,在 T2T 环境中,对 csDMARDs 治疗无效的 RA 患者有两种主要策略需要考虑,即 Janus Kinases 抑制剂与 bDMARDs(在临床实践中,主要是 TNFi)。PERFECTRA 研究表明,在 12 周时实现反应方面,巴瑞替尼优于 TNFi,并且结果
近年来,生物制剂彻底改变了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治疗方法。然而,临床试验数据和实际临床实践表明,目前正在使用的生物制剂可能是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结核病 (TB) 复发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对 RA 患者开始生物治疗之前,必须筛查潜伏性和活动性结核感染。这项前瞻性研究旨在分析 2017 年至 2022 年期间越南白梅医院接受生物制剂抗风湿药物治疗的 RA 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确定影响这些患者发生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病感染的因素。在 12 个月的随访期内,在总共 180 名患者中,20% 被确诊为潜伏性结核病感染,3 名(1.7%)患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肺结核、胸膜结核和臀结核各一例)。结核病危险因素暴露史和缺乏教育与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病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比值比(95% 可信区间 [CIs])分别为 1.98(1.78;2.2)和 1.45(1.31;1.6)。随访时间和 X 光、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镜检查和痰抗酸菌检查次数被确定为有助于潜伏性结核病早期诊断的因素,比值比(95% CIs)分别为 1.00(1;1.01)、1.02(1;1.05)、1.12(1.11;1.2)、1.11(1.09;1.2)和 1.13(1.09;1.17)。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越南等结核病负担较高的国家,潜伏性结核病感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患病率很高。我们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潜伏性和活动性结核病感染的筛查、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OR (95% CI)] 生物制剂初治人群 临床反应 a **************** **************** **************** 临床缓解 a **************** **************** **************** 生物制剂失败人群 临床反应 b **************** **************** **************** 临床缓解 b **************** **************** **************** 总体人群 全因停药 a **************** **************** **************** SAE b **************** **************** **************** a 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 缩写:CI:置信区间;NMA:网络荟萃分析;OR:优势比;SAE:严重不良事件
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对某些癌症患者的生存做出了重要贡献。ICI 阻断由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 1 (PD-L1) 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 介导的共抑制信号通路,从而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消除癌细胞。然而,也有报道描述了与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并将其归因于增强的免疫系统激活。最近的观察表明,活动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相关性血管炎 (AAV) 中免疫检查点的调节异常。我们在此通过免疫染色分析了总共 15 例 ANCA 相关性肾血管炎肾活检中的肾内 PD-1 和 PD-L1 与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为了进行独立验证,我们分析了公开可用的数据集中的 PD-1 表达(由 PDCD1 编码)。我们在此观察到 PD-1 主要表达于肾小管间质,而在 ANCA 相关性肾血管炎中表达降低。此外,肾小管间质 PD-1 的丧失与活动性 ANCA 相关性肾血管炎相关。与观察到的活动性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联一致,我们发现间质 PD-1 与肾小管和/或肾小球 PD-L1 阳性相关。最后,PD-1 与补体因子 B 的局部合成减少有关。有趣的是,我们没有观察到 PD-1 与补体 C5 或其 C5a 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合我们的观察,这可能表明 PD-1/PD-L1 信号传导受损、补体因子 B 和活动性 ANCA 相关肾血管炎之间存在联系。这些发现可能具有相关性,因为实验数据已经描述了 PD-1 激动剂可用于治疗以减轻多种疾病模型中的自身免疫。此外,针对补体 C5/C5a 受体和因子 B 的靶向治疗均已可用,并且目前正在开发用于治疗 AAV。因此,这项先导研究扩展了我们目前的知识,并描述了活动性 ANCA 相关肾血管炎中免疫检查点和替代补体途径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摘要:背景:靶向治疗 (T2T) 是一种在多种慢性疾病管理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的策略,并已证明可以改善疗效。T2T 在儿童常见风湿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IA) 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实现无药物临床缓解方面的可行性尚不清楚。目的:我们旨在探索目前关于在 JIA 中使用 T2T 的文献,并回顾这种方法对这种慢性疾病的潜在益处和局限性。来源:使用相关关键词进行了全面的 PubMed 搜索,综述中包括英文全文文章。内容:鉴于治疗方法有限和长期免疫抑制的潜在累积效应,T2T 是改善儿童风湿病预后的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然而,在儿童群体中的应用受到疾病异质性、高质量证据的可用性以及患者和父母的偏好的限制。与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机会之窗”尚未在大规模试验中得到明确证明,尽管早期对 JIA 中 T2T 的研究结果良好,但升级的时机和方法(尤其是生物制剂方面)需要澄清。意义:本综述概述了在 JIA 中实施 T2T 的几个问题,包括疾病的重要关节外表现和非药物治疗,应在未来的共识指南中考虑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