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置储能装置可有效提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就地消纳率,缓解外部电网规划建设对新能源并网运行的压力,为此提出一种源荷协同参与的储能容量双层优化配置方法。外部模型引入需求侧响应策略,根据负荷及新能源出力分布特性确定分时电价的峰、平、谷时段,进一步以风光储系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峰、平、谷电价为决策变量,建立外部优化模型,以优化电价为基础调整各时段用户用电情况,将结果传递至内部优化模型。内部模型以风光储系统中配置功率和储能容量为决策变量,建立综合考虑新能源就地消纳率和储能配置成本的多目标函数,将内层的优化结果反馈给外层优化模型。采用ISSA-MOPSO算法对优化后的配置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在新能源就地消纳率和经济性方面的合理性。
摘要: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可再生能源主导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源,如何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也将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主导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此背景下,共享储能(SES)作为一种结合储能技术与共享经济的新型商业模式,有望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SES在中国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消纳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为该商业模式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首先,描述了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消纳SES框架,并给出了该场景中SES的三种基本形式;然后,结合碳达峰目标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和现行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定量分析了SES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典型区域及省级行政区域储能系统提供调峰辅助服务的规律,结合实际市场数据分析了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场景下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推动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场景下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
电网调节能力有限,加之市场机制不完善,挤压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本文提出通过月度跨省交易市场来平衡各市场参与者收益,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效率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引入省际交易商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的中间人,主要作用是协调匹配用户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中,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在用户响应模型中考虑了每个交易周期收益对社会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与月度跨省市场协调的两阶段优化模型。在某省级电网实例中对优化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效率,同时提高电网公司和用户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