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酵母是黄曲霉的潜在生物防治剂,黄曲霉是一种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存在于肉豆蔻等多种农产品中。本研究旨在从肉豆蔻(种子、果肉和叶子)中获取酵母分离株,对其进行特性分析,并确定其对黄曲霉的拮抗作用。通过双培养法测定了对黄曲霉的拮抗活性。此外,还分析了这些拮抗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从肉豆蔻中成功分离出 51 株酵母分离株。抑制百分比分别为 47.25 ± 1.66%(分离株 DP 1341a)和 55.98 ± 1.31%(分离株 DP 1342),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DP 1341a分离株的拮抗机制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产生(32.79±1.01%)、几丁质分解指数(2.51±0.55)和重寄生有关,但与毒素活性无关。此外,DP 1342分离株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4.33±3.13%),表现出毒素活性(2.74±0.22)并表现出重寄生,但没有表现出几丁质酶活性。分子鉴定表明,两株酵母分离株(DP 1341a和DP 1342)被鉴定为Pseudozyma hubeiensis,序列相似性> 99%。因此,所选酵母分离株P. hubeiensis DP 1341a和DP 1342可进一步开发为A. flavus的生物防治剂。这一发现也将有助于改进生物防治剂,使其成为一种环保且经济可行的疾病管理策略。关键词:拮抗剂:黄曲霉;肉豆蔻;湖北假酵母;酵母
为了加速优良苹果品种的早期发育,建立加速从幼苗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技术至关重要。阐明这一阶段转变背后的生理机制将有助于开发确保早期阶段转变的苹果幼苗生长系统。在此,在受控条件下对无融合生殖海棠 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 进行水培栽培,以探索其在阶段转变过程中的植物激素动态。在 57 株幼苗中,有 15 株在发芽后约 10 个月内开花。开花率为 26.3%。开花幼苗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茎周长分别比未开花幼苗高 27 厘米和 0.56 厘米。开花幼苗主茎顶端成熟叶片中脱落酸浓度在 70 节时高于未开花幼苗,到 90 节时降至未开花幼苗以下。开花幼苗与未开花幼苗主茎顶端成熟叶片中 GA 4 和细胞分裂素浓度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在受控环境下采用水培有利于促进湖北地黄的早期阶段转变。此外,维持主茎顶端成熟叶片中较低的脱落酸浓度水平可促进湖北地黄的阶段转变。
英语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英语 遗传学 英语 微生物学 英语 动物学 英语 植物学 英语 生态学 英语 汉语 历史 汉语 汉语 现当代文学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