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相干电磁辐射对基本量子系统进行共振激发是许多物理学实验的核心,例如原子和分子光谱、原子钟、量子信息处理等。相干激光激发有许多应用,特别是需要高精度控制量子叠加态的频率或相位时,但迄今为止它在核物理中几乎没有使用[1]。从典型的核激发能量和可用的激光光子能量之间的巨大不匹配可以理解激光激发原子核的困难。核激发已经在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中得到证实,其中相互作用是通过在强激光场中加速的电子介导的,电子在碰撞中或通过X射线范围内的轫致辐射与原子核相互作用[2]。不同的原子核已经通过同步辐射在6 – 60 keV能量范围内的跃迁上进行共振激发,寿命在纳秒到微秒范围内[3]。 Sc-45 的 12.4 keV 共振最近在欧洲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 [4] 上被激发,其寿命为 0.47 秒。Th-229 原子核以其独特的低能同质异能态而闻名 [5 – 7] 。其激发能量为 8.4 eV,使核跃迁处于真空紫外 (VUV) 光谱范围内,使其可用于台式激光系统和精密光学工具的实验
一些研究小组曾尝试将钍原子核单独固定在电磁阱中,以研究它们。然而,托尔斯滕·舒姆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我们开发出了一种包含大量钍原子的晶体,”在维也纳开发了这些晶体并与 PTB 团队一起测量它们的 Fabian Schaden 解释说。“虽然这在技术上相当复杂,但它的优势在于,我们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研究单个钍原子核,还可以用激光同时击中大约 10 的 17 次方个钍原子核——比我们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多一百万倍。”大量的钍原子核放大了这种效应,缩短了所需的测量时间,并增加了实际发现能量跃迁的概率。
带有INGAN多个量子井(MQW)的基于GAN的太阳能电池是在空间环境,集中器太阳系,无线电源传输和多连接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有前途的设备。因此,在提交高温和高强度应力时,了解其降解动力学很重要。我们将三个带有P-Algan电子阻滞层的Gan-ingan MQW太阳能电池的样品在310 W/cm 2,175°C下以不同的p-gan层厚度为恒定的功率应力,持续数百小时。主要退化模式是降低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外部量子效率,功率转换效率和电发光。,我们观察到,较薄的p-gan层会导致在细胞工作参数上观察到的更强的降解。对黑暗I-V特征的分析显示,低前向偏置电流的增加,电致发光的分析显示,由于压力,由(正向偏置)细胞发出的电闪光下降。这项工作强调,降解的原因可能与扩散机制有关,这导致活性区域的缺陷密度增加。扩散过程中涉及的杂质可能起源于设备的P侧,因此,较厚的p-gan层减少了到达活性区域的缺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