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薛定谔提出了他认为是反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的归谬法。他的论证基于一个“荒谬的案例”,而这个案例如今被广泛用于描述量子叠加的反直觉性质。薛定谔想象把一只猫放在一个看不见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个装置,可以有 50% 的概率在一小时内杀死这只猫。由于这个致命装置采用量子过程作为触发,所以他认为这只猫处于 50% 活猫 + 50% 死猫的量子叠加态。在本文中,我们指出,如果薛定谔猫实际上如人们普遍断言的那样代表了 50% 活猫 + 50% 死猫的量子叠加,那么猫盒系统就是量子信息比特 (Qbit) 的物理实例。这与哥本哈根诠释相一致,哥本哈根诠释认为,在进行测量之前,猫是死是活的事实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与“打开盒子”的测量(其可能的测量结果为“活猫”或“死猫”)互补的某些测量,50% 活猫 + 50% 死猫的状态必须是 100% 概率的结果。如果不能提供物理上有意义的互补测量来“打开盒子”,并以 50% 活猫 + 50% 死猫的状态作为其(确定的)测量结果所代表的明确经验结果,那么 50% 活猫 + 50% 死猫的状态仅代表该单次“打开盒子”测量的多次试验的结果分布。也就是说,50% 活猫 + 50% 死猫的状态不是量子叠加,薛定谔猫仅仅是支持薛定谔归谬的经典信息位(Cbit)的物理实例。以双缝实验作为 Qbit 的示例,说明了互补测量的含义(双缝实验中的位置 x 和动量 p)。
微芯片数量和动物的出生日期。•居住期格式已从6个月更新到180天,以更好地反映准确的时间段。•提供了另外的声明,证明该动物在居住期内不受任何隔离限制,以增加居住的准确性。•向声明的额外声明说,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持续时间将在预定的出口日期有效。•添加了一个部分以捕获狂犬病疫苗接种细节。•更新了狂犬病滴度测试说明,以提供狂犬病疫苗接种管理与狂犬病滴度测试的采样之间的定义时间。•特定的保证“动物[…]没有在声明中添加狂犬病的临床迹象,声称没有传染病或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迹象。
多位专家已警告人工智能 (AI) 即将超越人类的能力,达到一个“奇点”,届时人工智能可能会发展到超出人类控制的程度。这是否会发生仍是一个推测问题。然而,法律奇点正在到来:不受人类指挥的非人类实体可能首次作为法律主体的新“物种”进入法律体系。这种“跨物种”法律体系的可能性为我们思考如何构建和管理人工智能提供了机会。我们认为,法律体系可能比许多人认为的更能接受人工智能代理。与其试图禁止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如将人工智能包装成法律的形式,通过定义法律行动的目标、提供改善人工智能治理的研究议程、将法律嵌入人工智能代理以及培训人工智能合规代理,从而减少不良的人工智能行为。
著名评论家、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是过去十年中知识分子异议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列出了十种最常见、最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是“隐藏的”议程通过媒体操纵民众而采取的。从历史上看,媒体已被证明是塑造舆论的高效手段。由于媒体的宣传和宣传,社会运动被创造或摧毁,战争被合理化,金融危机被缓和,一些其他意识形态潮流被激发,甚至媒体成为集体心理中现实的生产者。但如何发现最常见的策略来理解这些我们肯定参与其中的社会心理工具?幸运的是,乔姆斯基被赋予了综合和揭露这些做法的任务,其中一些更明显、更复杂,但似乎都同样有效,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们具有贬低性。鼓励愚蠢、促进内疚感、分散注意力或制造人为问题然后神奇地解决它们,这些只是这些策略中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