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积极研究在极端压力下由碳基聚合物、化合物或其他碳同质异形体(即石墨)形成钻石的过程。1–12 钻石可以通过极端加热和压缩某些塑料、1 甲烷、2,3 和爆炸物形成。10,12 例如,在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 (LCLS) 实验中使用原位 X 射线衍射在 139 至 159 GPa 的双冲击聚苯乙烯 (CH) 中检测到立方钻石,这表明碳和氢键的断裂以及碳重组为钻石仅在纳秒时间尺度上即可发生。1 这里给出的结果表明,立方钻石也在 Stycast 1266 环氧树脂(C:H:Cl:N:O.27:38:1:1:5) (参考文献 13) 中形成,该混合物受到 80 和 148 GPa 的双重冲击。这些结果表明,冰巨行星内部的化学和热力学条件适合钻石的形成,其内冰层主要由 CH 4 、 NH 3 和 H 2 O 组成。
本研究调查了环氧树脂及其与Ni粘接接头吸水后的劣化行为。通过浸没试验评价吸水特性,通过湿热试验(THT)后的拉伸试验评价Ni/树脂界面的劣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吸水行为遵循菲克第二定律,吸水后树脂的拉伸强度降低。Ni/树脂界面的拉伸强度因THT而有降低的趋势,主要断裂方式为界面断裂。此外,为了评价Ni/树脂界面的劣化寿命,对拉伸试验后的断裂面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以确定吸水度(Dw)。根据以Dw的特定值定义的劣化寿命,从阿伦尼乌斯图计算出表观活化能。由于Ni/树脂界面的恶化而引起的表观活化能为11.5kJ/mol。
本报告涵盖了通过搭接剪切、TGA、DSC 和电气测试评估纳米 SiC 粒子对环氧树脂机械、热和电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还研究了填充有微 SiC 粒子的环氧复合材料以进行比较。详细讨论了性能改进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负载下,硅烷处理的纳米 SiC 填充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佳性能。添加硅烷处理的纳米 SiC 粒子后体积电阻率的下降、介电常数“的增加和损耗角正切 tanðÞ 的增加小于添加其他填料后体积电阻率的下降、介电常数“的增加和损耗角正切 tanðÞ 的增加。纳米粒子的硅烷处理改善了每项性能,包括增加了剪切强度、热稳定性、体积电阻率并降低了“和()。纳米SiC粒子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环氧树脂的剪切强度、介电常数和界面黏度,同时略微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8vol.%硅烷处理的纳米SiC/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剪切强度10.6MPa,与纯树脂相比最大提高了80%。它还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的温度独立性和足够的体积电阻率,满足一些微电子材料的要求。关键词:SiC/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热性能/介电性能/
摘要。越来越广泛地将复合材料用于结构材料迫使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其中之一就是冲击强度。通过计算从冲击测试获得的影响能量来确定材料的影响强度。许多事情会影响复合材料的强度。已经对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上述研究尚未研究第二阶段的形态对树脂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影响。第二阶段用作复合材料增强的形态可以是颗粒,短纤维或连续纤维。第二阶段的形状(形态)会影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因此,这项研究旨在检查椰子椰子纤维的形态作为第二阶段(增强)的影响,并结合其在环氧树脂树脂基质复合材料中其含量的百分比对撞击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形态和第二阶段的百分比。该研究是使用完整阶乘设计的。此外,分析了针对标本的影响强度的数据,以获得第二阶段形态与第二阶段含量在影响强度上的含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使用此回归模型,可以预测第二阶段各种形态形式的影响强度,并优化第二阶段的最佳含量。
由于其优异的电导率、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嵌入石墨烯纳米片 (GNP) 的环氧复合材料被研究用作电化学传感应用中的电极材料的潜在用途。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三辊技术将石墨烯纳米片与环氧树脂基质(即 Epon 828)一起加工。环氧树脂基质中含有 0.5 至 5 wt.% 石墨烯纳米片的复合材料通过 3 和 5 wt.% 石墨烯纳米片的电化学过程进行表征;观察到显著的电化学性能。在使用 Na2SO4 作为电解质的循环伏安法研究中,加入石墨烯显著增强了电极材料的性能。电导率研究表明,1 wt.% 石墨烯纳米片的渗透阈值,电导率进一步增加,证实了该复合材料作为海水中硫脲电化学传感电极材料的有效性。通过循环伏安法分析验证了环氧-石墨烯电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令人满意。
摘要 - 理解辐射对环氧树脂功能性能的影响对于它们在未来的粒子加速器(如未来的圆形碰撞器(FCC))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我们比较了可用于磁铁线圈真空浸渍的六个环氧树脂系统的辐照诱导的衰老率。衰老。dma的存储和损失模量的演变揭示了交联和链分裂对玻璃过渡温度(T g)的竞争影响。衰老率在不同的树脂中差异很大,并且在My750树脂系统中观察到最快的老化,T g以大约9°C/mgy的速率降低。
环氧树脂模塑料 (EMC) 用于保护集成电路 (IC) 免受环境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水分侵入,从而导致腐蚀。为了获得所需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EMC 需要大量 (二氧化硅) 填料,从而引入大量界面。虽然硅烷偶联剂可以促进良好的粘合,但它们已证明会引入界面体积,从而在玻璃纤维填充的环氧树脂中表现出环氧树脂和 SiO 2 之间更快的水分传输。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研究了 EMC 中的填料颗粒是否也引入了这种界面体积,以及它是否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水分扩散系数。我们将动态蒸汽吸附 (DVS) 进行的水分吸收测量与有效介质理论的预测进行比较,以及基于我们的样品的微 CT 扫描的数值模拟,用于包含不同填料水平的模型环氧树脂系统和具有两种不同填料水平的商业 EMC 样品。从测量的 DVS 数据中,我们观察到有效扩散系数高于 EMC 和模型系统不存在任何界面时的预测值。这表明应该存在一个界面层。
摘要 人们普遍提出添加纳米填料作为增强高压聚合物绝缘材料介电性能的方法,尽管文献中对此的报道褒贬不一。本文确定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延长失效时间的潜力,特别是通过抵抗环氧树脂中的电树枝生长。在混合之前用硅烷处理纳米粒子的好处很明显,可以减缓树枝生长并缩短失效时间。在实验室中测量了针状平面样品中树枝的生长情况,其中纳米填料的含量分别为 1、3 和 5 wt%。在所有情况下,平均失效时间都会延长,但在混合之前对纳米粒子进行硅烷处理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填充量较高的硅烷处理情况下,树枝生长前会出现明显的起始时间。用硅烷处理的 5 wt% 填充材料的平均失效时间是未填充树脂的 28 倍。含有未处理和处理过的填料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处理过的填料团聚物减少和分散性提高。局部放电 (PD) 测量表明,在处理过和未处理过的情况下,树木生长过程中的 PD 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区别可能为监测材料提供一种质量控制方法。特别是,在硅烷处理的情况下,观察到长时间未测量 PD。对未填充材料中的树木生长进行视觉成像,可以观察到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从细树到深色树的变化性质。相应的 PD 测量表明深色树逐渐变得导电,并且测得的最大 PD 的增长取决于树木生长和碳化的相对速率。
摘要:木质纤维素天然纤维具有亲水性,而许多复合材料的基质系统具有疏水性。天然纤维增强聚合物 (NFRP) 基质复合材料要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依赖于界面处良好的纤维-基质结合。增强材料通常涂有两亲偶联剂以促进形成坚固的界面。一种新颖的替代方法是在与基础环氧树脂形成化学计量混合物之前,将偶联剂溶解在树脂硬化剂中。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偶联剂的亲水 (极性) 端迁移到表面 (内部界面) 并与纤维结合。偶联剂的疏水 (非极性) 端仍嵌入混合树脂中。复合材料样品的机械测试表明,直接添加到基质中的硅烷可产生具有增强纵向性能的 NFRP 复合材料。由于不再需要预处理纤维涂层,新技术具有经济(缩短了处理时间)、环境(消除了受污染的溶剂)和社会(减少工人接触化学蒸汽)等好处。关键词:偶联剂;环氧树脂;硬化剂;界面;天然纤维 1. 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