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菌性斑点病是番茄的一种严重病害,由至少四种黄单胞菌引起。这些菌种包括X. euvesicatoria(T1 菌种)、X. vesicatoria(T2 菌种)、X. perforans(T3 和 T4 菌种)和 X. gardneri,每组菌种的地理分布不同。目前,X. gardneri 和 X. perforans 是北美番茄的两种主要细菌性病原体,其中 X. perforans(T4 菌种)在东海岸占主导地位,而 X. gardneri 在中西部占主导地位。该病害可导致高达 66% 的产量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和商业抗性品种,该病害的管理具有挑战性。尽管已经鉴定出主要的抗性基因(R)和数量抗性,但抗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育种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包括克服抗性的病原体新种群的出现、抗性的多基因控制、连锁累赘、抗性的非加性成分以及幼苗测定和田间抗性之间的低相关性。含有 Bs2 和 EFR 基因的转基因番茄对多个黄单胞菌种群均有效。然而,由于公众的担忧和复杂的监管流程,它尚未实现商业化。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基于效应的基因组学育种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能是实现番茄持久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新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现状,包括其分布和病原体多样性、疾病管理中的挑战、抗病来源、抗性遗传学和育种,以及新育种方法的未来前景。
农场和农业领导人敦促农民不要对在马尼托巴发现一种危险的新型油菜籽病害感到恐慌。但是,农民应该在冬季学习有关黄萎病的所有知识:如何发现它以及如何防止其蔓延。由于只有一个已知田地受到感染,因此仍有可能根除它。“我们已经对其进行了隔离,”马尼托巴省油菜种植者协会主席 Ed Rempel 说。加拿大油菜理事会主席 Patti Miller 表示根除是可能的。“如果这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事件,也许可以做些什么,”她说。“如果还有其他地点,您可以考虑其他风险缓解因素。”黄萎病是瑞典的头号油菜病。在收获季节,一块田地里发现了这种病害,大片的作物呈现出奇怪的枯萎模式。马尼托巴省农业部和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官员视察了这块田地,采集了样本,组织了检疫措施,并追查了病原体的身份。
创新描述:用于检测早疫病和晚疫病的马铃薯 AI 模型已添加到 PlantVillage Nuru 应用程序中,现在可用于 Android 和 iOS 操作系统。这项创新旨在帮助农民在田间诊断作物病害,无需互联网连接。
对农业实验站田间采集的3,203幅病害数据图像进行了诊断,准确率较高,为79~99%,但对于导致叶片表面出现褐变症状的白粉病,由于数据量较少,准确率较低,仅为25%(表2)。对2,275张虫害图像数据进行了诊断。结果显示,蓟马(果实)、蚜虫(果实)、粉虱(叶背)在图像中拍摄到健康区域时诊断结果为健康的可能性较大,准确率较低。但其他虫害的准确率较高,在81%~100%之间(表3)。现场诊断结果与农业实验站现场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相似(未显示数据)。当检查使用智能手机诊断应用程序在现场拍摄的 632 张病害照片和 179 张虫害照片时,准确率大致相同(表 4,图 1)。对于推广讲师对诊断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应用程序的评价普遍良好,具有操作流程简单易懂、图标大且易于使用等特点。
摘要。红樱桃是落叶野生乔木,原产于中国,也用作观赏树。2018年至2023年3月下旬至12月,浙江省宁波市四明山(29°71'08”N,121°15'12”E)的红樱桃植株受到白粉病的严重危害。该病害每年3月下旬首次出现,特征是在幼叶近轴面出现白色、不规则的菌丝斑块。7月至8月,叶片受害部位的白粉病菌落消失,只剩下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9月病害再次发生,持续到12月下旬。12月在叶片上观察到含有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开壳囊。对开壳囊的形态分析表明病原菌为Podosphaera sp.。基于内部转录间隔区 (ITS) 区域 (引物 ITS4/ITS5) 的分子鉴定证实了病原菌为 Podosphaera prunigena 。接种试验证实了 Koch 法则,在接种的叶片组织中鉴定出相同的病原菌。本研究首次证实中国 P. rufoides 上的白粉病是由 P. prunigena 引起的。
摘要 病害是制约经济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控制病害的最佳选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培育出数百个产量高但抗性水平不令人满意的品种。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出现,基因组编辑正成为改善这些品种不足性状的绝佳选择。植物产生数千种抗菌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以聚合物和结合物的形式沉积下来,加固次生细胞壁,将病原体限制在初始感染区域。在病原体入侵后,植物产生的抗性代谢物或由它们产生的结构要么是组成性的 (CR),要么是诱导性的 (IR)。每种抗性代谢物的产生都由生物合成的 R 基因网络控制,而这些基因又受 R 基因层次的调控。商业品种也具有大多数这些 R 基因,如抗性基因,但少数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 (SNPs/InDels)。根据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可以编辑和堆叠一个或多个代谢途径中的少数突变基因,以增加它们产生的抗性代谢物或结构,从而达到田间条件下所需的多种病原体抗性水平。
摘要:火龙果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植物,是一种节水的藤本仙人掌,富含甜菜碱和抗氧化剂,具有药用价值,是种植者的收入来源。本研究调查了塞拉多火龙果作物生物疾病的流行情况,在里亚尔马 - GO的商业种植区收集了 16 个茎样本、根样本和 0-20 厘米深处的土壤样本。枯萎病、炭疽病和枝腐病被确定为主要病害,其中炭疽病最为普遍。在研究区域收集的土壤和根部样本中不存在线虫。关键词:火龙果属、真菌、炭疽病、抗性、管理。摘要:火龙果是一种有潜力的植物,是一种节水的藤本仙人掌,富含甜菜碱和抗氧化剂,具有药用价值,是生产者的收入来源。本研究通过在里亚尔马 - GO的商业种植区采集 16 个茎、根和土壤样本(深度为 0-20 厘米)调查了塞拉多火龙果种植中生物疾病的流行情况。枯萎病、炭疽病和枝腐病被确定为主要病害,其中炭疽病最为普遍。在研究区域收集的土壤和根部样本中不存在线虫。关键词:火龙果属、真菌、炭疽病、抗性、管理。
对从瑞典不同地区收集的 24 个土壤样本进行了豌豆根腐病风险评估(图 1a)。在温室中对每种田间土壤进行了生物测定,其中种植了一种易感豌豆品种。将植物连根拔起,并在 3 周后评估其病害症状。从豌豆根中提取 DNA,并通过 PCR 和凝胶电泳进行分析。通过液滴数字 PCR (ddPCR) 分析土壤 DNA(图 1b)。
摘要:由黑穗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的水稻稻曲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具破坏性的水稻病害之一,它导致水稻品质和产量的严重下降。作为一种空气传播的真菌病害,水稻稻曲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其流行和病原体的分布对于控制感染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用于U. virens检测和定量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q-LAMP)方法。与定量实时PCR(q-PCR)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效率。所使用的UV-2组物种特异性引物是根据U. virens ustiloxins生物合成基因(NCBI登录号:BR001221.1)的独特序列设计的。q-LAMP检测方法能够在60分钟内检测到6.4孢子/mL的浓度,最佳反应温度为63.4 ◦ C。此外,当纸带上只有 9 个孢子时,q-LAMP 方法甚至可以实现准确的定量检测。建立了 U. virens 检测和定量的标准曲线线性化方程 y = − 0.2866x + 13.829(x 为扩增时间,孢子数= 10 0.65y)。在田间检测应用中,该 q-LAMP 方法比传统观察方法更准确、更灵敏。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强大而简便的 U. virens 监测工具,为水稻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也为精准施用杀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