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 4 种河口多毛类:Capitella capitata、Scalibregma inflatum、Dendronereis aesturiana 和 Namalycastis abiuma 中分离出共 17 种形态不同的肠道相关细菌。用琼脂扩散法评估了分离菌株的益生菌活性,例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以及对鱼类病原体的抗菌活性。基于其较好的酶促和抗菌活性,选取两株细菌 CMST Poly1 和 CMST Poly2 进行进一步的益生菌研究。根据生化和形态学特征,这两株益生菌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杆状、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同型发酵、缺乏催化酶和明显的蛋白水解活性,并且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此外,通过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确认这两株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CMST Poly1 和 Priestia megaterium CMST Poly2。我们的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 CMST Poly1 和 Priestia megaterium CMST Poly2 菌株可作为水产养殖应用中的益生菌菌株使用。
摘要:益生菌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展,包括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的使用。然而,益生菌能够定居肺部环境并与肺病原体竞争。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评估许多商业益生菌菌株对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的粘附能力。此外,我们评估了益生菌的能力,以防止囊性纤维化中主要的肺部病原体之一,铜绿假单胞菌的宿主细胞粘附,并在囊肿上释放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病原体诱导的病原体诱导的炎症反应。乳杆菌对A549细胞的粘附能力最高。与这种观察结果一致,嗜酸乳杆菌是防止与CF痰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物的A549细胞粘附的最有效的。A549细胞,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三色荧光标记以及共聚焦微透镜图像分析表明,活的和紫外菌的嗜酸乳杆菌朝向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了排除效应。通过CFU计数确认了此类结果。与PBMC共同培养时,活的和UV杀死的嗜酸乳杆菌都以统计学上显着的方式减少了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6的量。总体而言,获得的结果指向了嗜酸乳杆菌,作为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潜在加速施用的进一步研究的有趣候选者。
磷酸肌醇 3-激酶 (PI3K) 是控制许多细胞功能(包括生长、存活、代谢和增殖)的重要途径。该途径由三个主要成分组成:雷帕霉素的机制靶点 (mTOR)、蛋白激酶 B (Akt) 和 PI3K。肌醇脂质的磷酸化是由 PI3K 激活引起的,这反过来又激活了 Akt。Akt 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并抑制促凋亡蛋白,控制细胞存活和增殖所必需的几种下游途径 [1]。癌症通常表现出 PI3K/AKT/mTOR 通路失调,这会导致细胞增殖不受控制和对凋亡产生抵抗力。PI3K 的突变或扩增,或其下游效应物的改变,可导致该途径过度活跃。这种异常信号与许多癌症有关,包括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 [2]。因此,关注 PI3K 通路已成为一种可行的癌症治疗方法,其目标是恢复正常的细胞调节并防止肿瘤发展。益生菌是一种对宿主有益的活微生物,因其在肠道健康中的作用以及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力而备受关注。某些益生菌菌株会产生细菌素,这是一种可以抑制致病菌生长的抗菌肽。最近的研究将重点扩大到包括这些细菌素的抗癌特性。除了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发展外,细菌素还会改变免疫系统 [3]。益生菌中的细菌素已显示出通过不同机制靶向癌细胞的潜力。例如,它们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裂解或细胞功能改变。此外,细菌素可能会影响与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例如 PI3K 通路。通过影响这些途径,细菌素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进展并增强现有疗法的疗效 [4, 5]。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细菌素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摘要:乳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发现,是人类的共生微生物,通常用作益生菌。由于报道了细菌和其他与乳酸杆菌相关的感染的报道,人们对益生菌安全的担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回顾了有关乳酸杆菌致病性文章的文献。菌血症和这些患者的益生菌报告。我们的目的是审查这些文章,并更新有关乳酸杆菌流行病学的当前知识。菌血症并确定益生菌在乳酸杆菌中的作用。乳杆菌菌血症很少见,但死亡率和危险因素的风险较高,包括严重的潜在疾病,免疫系统抑制,接受重症监护病房以及中央静脉导管的使用。各种乳酸杆菌可能会引起菌血症,并且可能与益生菌暴露有关,也可能不会导致。要确定口服益生菌是否是这些感染的根源,必须通过敏感鉴定方法比较血液分离株和口服益生菌菌株。与不服用益生菌的患者相比,乳酸菌菌血症的患病率很少,但在服用益生菌的患者中更为常见。三种益生菌(乳酸乳杆菌GG,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和乳酸乳杆菌)与使用分子鉴定分析的细菌患者中的血液分离株直接与血液分离株联系起来。
益生菌已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一个多世纪。它们可以减轻胃肠炎的影响,现在还用于治疗急性腹泻。这项研究旨在评估益生菌对腹泻病原菌的共聚集作用。为此,本研究使用了 11 株益生菌分离株,包括三株植物乳杆菌、一株加氏乳杆菌、两株发酵乳杆菌、三株嗜酸乳杆菌和两株加氏乳球菌分离株。对所有分离株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自聚集能力、粘附能力、抗菌活性、酸性耐受性和胆汁盐耐受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株在 4 小时后具有自聚集能力,其中发酵乳杆菌的比例最高,为 57.14%。药敏试验中,除1株分离株外,其余分离株均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有抗性,除1株分离株外,其余分离株均对万古霉素和四环素敏感。所有分离株均具有黏附能力,但存活率不同,在酸性条件下,乳酸杆菌的存活率可达34.57%,在胆盐耐受性方面,乳酸杆菌的存活率最高,为85.17%,属于加氏乳杆菌。益生菌分离株对不同乳酸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分离株的致腹泻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17~49 mm。此外,还研究了益生菌分离株对腹泻致病菌的共聚集能力,结果表明,益生菌分离株在培养24 h后对大肠杆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和产碱普罗维登斯菌均有共聚集作用。益生菌分离株对产碱普罗维登斯菌的共聚集作用最强的是发酵乳酸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共聚集率达100%,而对大肠杆菌的共聚集率最低,为14.29%。研究结果揭示了益生菌的益生特性和对腹泻致病菌的共聚集作用。关键词:自聚集、腹泻、乳酸杆菌属、乳球菌属、益生菌
因为它通常能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抗生素残留会加速抗生素耐药细菌的发展,而这些细菌可能存在于动物产品中。肉类和蛋类中含有抗生素残留,这会加速抗生素耐药细菌的发展 [4]。与农场动物有关的抗生素耐药细菌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它们可能对人类有害,很容易通过食物链传播,并通过牲畜的粪便释放到环境中 [5]。据称,在动物农业中使用抗菌药物也会增加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致病和非致病生物传播到环境中的可能性,并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6]。
摘要 土壤益生菌 (SBP) 是源自土壤的微生物,具有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健康的潜力,类似于传统益生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益处。虽然人们对 SBP 在动物肠道中的作用了解很多,但 SBP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机制和长期影响仍未得到充分探索。本综述系统地总结了最近关于 SBP 的研究,重点关注乳酸菌 (LAB),包括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及其在土壤和植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使用主要数据库(包括 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 和 Google Scholar)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检索时间涵盖了过去 20 年。在 90 项初始研究中,30 项因不相关而被排除,另外 60 项根据选择标准被省略,只留下最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该评论强调了 SBP 在农业中的多方面应用,重点关注其丰富土壤微生物群、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病原体的能力。此外,SBP 还为牲畜饲料提供了可持续的替代品。SBP 与传统益生菌的比较凸显了土壤衍生菌株在农业系统中的独特优势。随着可持续农业实践的重要性日益增加,SBP 提供了一种自然、环保的方法来改善土壤健康和植物的恢复力。持续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 SBP 的潜力至关重要,有助于长期的土壤健康、可持续农业和全球粮食安全。关键词:病原体、植物、土壤益生菌、益生菌
摘要 背景 口臭是指从口腔散发出的恶臭。从漱口水到口香糖,许多干预措施已被用来控制口臭。据报道,益生菌是缓解口臭的替代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从时间角度研究益生菌对口臭的影响。设计和方法这是一项截至 2021 年 2 月在索引数据库中进行的荟萃分析研究。纳入了比较益生菌和安慰剂对主要结果(感官 (OLP) 评分和挥发性硫化合物 (VSC) 水平)和次要结果(舌苔评分 (TCS) 和牙菌斑指数 (PI))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位审阅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进行了出版偏倚和留一分析。结果计算标准化平均差异 (SMD) 和 95% CI 来合成数据。根据随访时间,对数据进行分组,并按短期(≤4 周)和长期(>4 周)进行分析。这项荟萃分析纳入了七篇文章。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的主要结果 OLP 评分(SMD=-0.58;95% CI -0.87 至 -0.30,p<0.0001)和 VSC 水平(SMD=-0.26;95% CI -0.51 至 -0.01,p=0.04)在短期内均显著下降。然而,只有 OLP 评分在长期内显著降低(SMD=-0.45;95% CI -0.85 至 -0.04,p=0.03)。次要结果无显著差异。没有发表偏倚的证据。留一法分析证实汇总估计值是稳定的。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益生菌(例如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唾液链球菌和魏斯氏菌)可能在短期内(≤4 周)缓解口臭。评估结果存在偏倚、数据有限以及纳入的临床试验存在异质性,可能会降低结论的可靠性。
益生菌的有益特性一直是一个关注点。益生菌在维持胃肠道(GIT)的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健康的消化系统负责调节身体的所有其他功能。可以通过用益生元制定益生菌的有效性来增强益生菌的有效性,因此形成的制剂称为合成生物。它不仅可以提高益生菌细胞的生存力和稳定性,还可以抑制致病性菌株的生长。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属。最常用作益生菌。其他微生物属。是芽孢杆菌,链球菌,肠球菌和糖疗法。益生菌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炎症,心血管,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和消化系统疾病。也必须封装促进肠道健康的活微生物。封装益生菌在生产,储存和胃肠道过境期间的风险保护。热,压力和氧化消除了益生菌及其保护质量。封装益生菌可延长其生存力,促进受调节的释放,减少加工损失,并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益生菌是通过喷雾干燥或共隔术产生的微球。该技术调节肠道益生菌的释放并提供抗压力性。此外,用益生元或维生素封装益生菌会增强其功效。自然封装材料,包括藻酸钠,氯化钙,凝胶珠和多糖,在消化过程中促进益生菌的保障措施。然而,几种方法,包括在加热的空气室内液体雾化的地方喷洒干燥,以蒸发水分并产生干燥颗粒,从而提高益生菌的疗效和稳定性。益生菌通过增强抗体和免疫细胞的产生来增强免疫系统功效。它可以打击疾病并增强免疫力。最近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有助于调节体重和血糖水平,并影响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新兴研究表明,“肠脑轴”连接了心理和胃肠道健康。益生菌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炎症来减轻焦虑和抑郁。正在研究益生菌的皮肤病学优势,这些益生菌预测益生菌的现场递送,封装是一种有效的技术,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更多考虑。本综述着重于益生菌,益生元和综合药在预防和治疗人类健康中的应用。
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一种萌芽的酵母菌,属于葡萄糖属。它通常用作益生菌,已从柠檬和芒果水果中分离出来。s。boulardii尚不知道会获得抗性基因,并且在停止摄入的3-5天后不会在肠道中持续。已知这种益生菌酵母的临床功效可改善各种腹泻,例如小儿腹泻,抗生素相关的腹泻,急性腹泻和旅行者的腹泻。此外,当用作治疗幽门螺杆菌和艰难梭菌感染的辅助治疗时,它会改善细菌根除,防止复发,减少不良反应并与治疗相关的腹泻。几项动物研究表明,糖疗法可以通过脑肠道轴减轻某些心理和行为条件,并调节肠道微生物组组成。大脑和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信,这是由神经元,内分泌,代谢和免疫的各种途径进行的。对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的改变与许多与压力相关的精神疾病有关。这在肠易激综合症(IBS)中很明显,这是一种肠道轴疾病,具有高水平的精神病合并症,包括焦虑和抑郁症。这种发生方式的机制仍不清楚;然而,许多研究支持肠道脑轴是某些胃肠道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键联系的观点。单独的这些疾病也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学,例如单胺水平和炎症状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