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舰船中,供电系统与用电设备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用电设备要求交流电源为不间断、无瞬变的纯正弦波,直流电源为无脉动、无瞬变的直流电源。而供电系统则要求用电设备负载恒定,电压波形不因负载波动而畸变。实际上,两者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因此需要进行一些折衷。在此情况下,飞机供电特性标准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规定了供电系统输出的允许限值,同时要求机载用电设备在可接受的允许电源扰动限值内满足相应的设计规范。
摘要: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飞机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航电系统仿真验证过程中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软硬件可重用性差、数据交互实时性差、开发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组件和内存数据库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未来机载能力环境(FACE)架构的航电系统仿真验证平台。首先,参考FACE架构设计了通用架构,可以灵活访问航电系统软硬件资源。其次,详细描述了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调度管理、通信管理、配置管理等,为航电系统仿真验证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建立了航电系统仿真验证环境,实现了各模型的数据交互和管理,提高了航电系统开发实施的效率。
摘要:为了解决目前可靠性模拟试验环境搭建时间长、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CP的可靠性模拟试验系统,用于PCP的可靠性测试。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个程序使用 GUI MATLAB 试验通信系统操作并评估程序的质量。仿真由5位专家开发,研究工具包括3个通信系统仿真程序:并行传输线。双平面传输线和同轴传输线和质量评估研究结果发现,所开发的仿真程序在设计方面平均适当性为83.50%,在工作流程方面平均适当性为84.5%,在工作功能方面平均适当性为87.50%,在工作质量评估方面平均适当性为83.50%。该计划的运作进化实验平均得分处于较高水平 (𝑥̅ =4.16,SD=0.35),并且程序结果之间的比较结果利用理论结果开发的模型持续的这表明开发的模拟程序可以用于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媒介。
在可靠性分析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改进不可修复系统的设计。这两种方法是:(i)缩减法,该法假定可以通过将一组部件的故障率降低因子ρ(0 < ρ < 1)来改进系统;(ii)冗余法,实际上该法又分为多种冗余方法,如热冗余、温冗余、冷冗余和不完全开关冗余的冷冗余[1]。冗余和缩减方法也可用于改进可修复系统。此外,可通过将某些系统部件的修复率提高因子σ(σ > 1)来改进可修复系统[2]。对于最小尺寸和重量过大的系统,使用冗余法可能不是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3]。因此,出现了可靠性/可用性等价概念。在这种概念中,按照减少或增加方法设计的改进系统必须等同于按照指定的冗余方法之一设计的改进系统。也就是说,使用这个概念,可以说系统性能可以通过替代设计得到改善[4]。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系统设计
人们不断开发和研究主动成像系统,以期显著提高战术目标捕获能力,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陆地/海洋/空中)条件下。精确的模拟工具有助于主动成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性能评估。目前可用的成像模型在准确表示全光谱模拟中的主动成像系统方面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大气对激光束传播的影响以及先进传感器系统上相应的辐射现象方面。NATO SET-219 通过改进最先进的 1D/2D/3D 主动成像系统的建模和模拟工具和技术来解决这一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模拟被理解为生成包括激光照明/环境/传感器系统参数的合成图像序列。
起落架故障是航空业高度关注的问题。根据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报告,大多数飞机故障发生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一般来说,飞机故障与起落架维护不当和健康监测检查有关。在本项目工作中,选择了三轮起落架减震器系统模型,并使用 AMESim 软件包在多物理域中对其进行了分析。AMESim 代表用于执行工程系统仿真的高级建模环境。该软件包提供了一个 1D 仿真套件,用于对多领域智能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并预测其多学科性能。建模中考虑的各种多物理域包括机械、气动和液压。对这些域的每个子组件进行建模并检查其输出变量。在动态模拟下,绘制了减震器的垂直载荷、支柱位移和效率曲线,以适应各种下沉速度。使用 MATLAB 编程包执行数学函数,借助载荷和位移曲线图来查找减震器的效率。在多物理动态模拟中,绘制了相对于时间的垂直载荷和相对于时间的支柱位移。为了验证目的,这些图与实验图相吻合,并且这些图匹配良好。
摘要(不超过 200 字)移动和灵活节点是未来网络中心战概念的关键特征。运行高效而强大的网络的重要因素是访问安全的通信通道、可靠的传感器信息以及动态更改分配给网络内不同节点的角色的可能性。基于微波的可重构多功能系统能够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雷达、电子战、通信和导航/定位,将成为专用系统的经济高效的替代方案。如果考虑重量、体积、雷达截面、冷却等因素,优势就更大了,尤其是对于小型移动平台而言。在本报告中,从战术/操作角度以及技术和功能角度讨论了多功能系统的优缺点。还介绍了多功能前端系统概念的示例。多功能系统的仿真模型已开发出第一版。该工具在 Matlab 6 中实现,能够处理需要保持干扰和通信功能的测试场景。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已经编制了此类模拟器的一般设计原则。这些涵盖了模拟目标、模型结构和实施方面。本报告中描述的工作已获得战略研究核心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