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能量转移对于电磁通信至关重要。因此,生产一个实现宽带的波导耦合器,非反射传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基于硅的集成光子电路的发展,芯片耦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已经开发出各种用于芯片耦合的辅助器,但它们通常具有限制,例如长耦合长度,低耦合效率和狭窄的带宽。这是由于无法消除两个波导之间的反射。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种使用通用阻抗匹配理论和转换光学的方法,以消除两个波导之间的反射。使用此方法的耦合器称为通用阻抗匹配的耦合器,具有最短的次波长耦合长度,99.9%的耦合效率和宽带宽度。
摘要:氮化硅 (Si3N4) 是开发低损耗光子集成电路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标准光纤和 Si3N4 芯片之间的有效光耦合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对于垂直光栅耦合器,较低的折射率对比度会导致较弱的光栅强度,从而导致较长的衍射结构,限制了耦合性能。随着混合光子平台的兴起,采用多层光栅排列已成为提高 Si3N4 耦合器性能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用于带有非晶硅 (α-Si) 覆盖层的 Si3N4 平台的高效表面光栅耦合器的设计。表面光栅完全形成在 α-Si 波导层中,利用亚波长光栅 (SWG) 设计的超材料,可通过单步图案化轻松实现。这不仅为控制光纤-芯片耦合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而且还有助于移植到现有的代工厂制造工艺。使用严格的三维 (3D) 有限差分时域 (FDTD) 模拟,设计了一种超材料工程光栅耦合器,其耦合效率为 − 1.7 dB,工作波长为 1.31 µ m,1 dB 带宽为 31 nm。我们提出的设计为氮化硅集成平台提供了一种开发高效光纤芯片接口的新方法,可用于数据通信和量子光子学等广泛应用。
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中,适合某些目的的量子系统的操纵和工程是一项持续的任务。一个这样的例子是量子状态转移(QST),这是量子通信和大规模量子计算的基本要求。在这里,我们在量子旋转网络中提出的最初提议的完美状态转移(PST)协议来设计了四个超导量子位的链条,并成功地证明了从链中的一端的任意单Qubit状态的效率转移到另一端的另一端,从而实现了仅0.986的高度差异,仅在25 ns中获得了0.986。此证明的QST很容易扩展到较大的链和多节点配置,因此可以作为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的理想工具。
该项目由微控制器、电能表、信号学习单元、光耦合器和 GSM 模块组成。根据泰米尔纳德邦政府系统,最初的 100 个单位的电量不由电能表计算,而是用于计算客户节点内消耗的电量。因此,我们可以借助 GSM 技术专门识别客户节点内消耗的能量。无线电能表监测系统旨在通过无线介质提供电能表监测,从而减轻这些困难。光耦合器是一种光链路,它通过链路连接两个电路。电力局通过无线技术监控家庭方面模块内客户消耗的电量。这种无线技术是通过使用 GSM 来实现的。
随着过去几十年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许多其他隔离技术(如电容隔离和磁隔离)也纷纷问世,它们提供与光耦合器类似的功能,但总体性能更佳。在众多竞争技术中,TI 基于二氧化硅 (SiO 2 ) 的数字隔离技术性能卓越,尤其是在高额定电压、电气特性、开关特性和可靠性方面。本白皮书将 TI 数字隔离器与一些常用的光耦合器在各种性能参数方面进行了比较。要比较标准接口电路中的 TI 数字隔离器和光耦合器,请参阅应用简介《如何在标准接口电路中用数字隔离器替换光耦合器》。
使用2D聚焦光栅耦合器进行集成梁转向,用于可伸缩的离子量子计算Mizuki Shirao 1,Daniel Klawson 1,Sara Mouradian 2和Ming C. Wu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98195,美国电子邮件:shirao.mizuki@db.mitsubishielectric.co.jp * *作者当前的隶属关系是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摘要:提出了可扩展的梁转向装置,以控制离子陷阱量子计算机。波导阵列和二维聚焦耦合器的组合用于在自由空间中在729 nm波长下生成8×n光束斑点。关键字:量子计算,离子陷阱,集成的光子学
180 度混合耦合器设计为在 5 至 10 GHz 频率范围内小型化,求和端口相移为 0 度,差分端口相移为 180 度。小型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而无源元件可以解决微带线基板材料复杂的可达性问题!将在 Cadence 中选择和设计电感器的金属层,并确定金属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设计过程从先进设计系统 (ADS) 中的环形混合耦合器微带线开始,到集总无源元件,再到 Cadence 中的有源 65nm CMOS 实现。仿真结果显示,通过中心抽头电感的材料在 EMX 仿真后产生了寄生电感,使感兴趣的频率带宽向左移动 1GHz。无源电路的正向增益为-10dB,回波损耗约为-6dB。已进行文献研究以缩小混合耦合器的体积并分析其性能参数。最终结果表明,仅使用了四个无源元件,覆盖了感兴趣的频带5GHz。
JOC – 公司缩写 3H4 – 零件编号 X – 等级(A/B 或无) Z – 卷带选项 (T1/T2) G – 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