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电厂扩建和恢复计划(12 个地点的 10 个不同发电厂,1,500 MWel),沙特阿拉伯 ▪ 科泽尼采发电厂(1,075 MWel),波兰 ▪ 奥斯特罗莱卡发电厂(1,000 MWel),波兰 ▪ 亚沃日诺发电厂(910 MWel),波兰 ▪ Shuqaiq II 独立水电项目(850 MWel),沙特阿拉伯 ▪ Qua Iboe 电力项目(500 MWel),尼日利亚 ▪ Łagisza 发电厂(高达 500 MWel,300 MWth),波兰 ▪ Żerań 热电联产厂(450 MWel,250 MWth),波兰 ▪ 库尔纳发电厂(330 MWel),孟加拉国 ▪ 加尔达巴尼联合循环发电厂(230 MWel),格鲁吉亚 ▪ Zofiówka 热电联产厂(80 MWel, 115 MWth),波兰 ▪ 扎布热热电联产电厂(75 MWel,145 MWth),波兰 ▪ 琴斯托霍瓦热电联产电厂(65 MWel,120 MWth),波兰 ▪ Bielsko-Biała 热电联产电厂(50 MWel,106 MWth),波兰 ▪ Grossenkneten 热电联产电厂(30 MWel),德国
3. 能源销售;合同程序。根据本节通过长期合同签订的能源可以单独出售给批发电力市场,也可以与根据第 3212 节进行的标准报价供应招标或根据第 3212-B 节进行绿色电力报价招标相结合出售。委员会应在最大程度上根据本节制定输配电公用事业长期合同程序,这些程序应具有与根据第 3212 节为输配电公用事业提供标准报价服务的程序相同的法律和财务效力。[PL 2023,第 353 章,第 8 节(AMD)。]
干热岩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绿色低碳,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与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干热岩热电联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优化(DRO)调度模型。首先,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引入干热岩增强型地热系统(HDR-EGS),HDR-EGS通过与区域电网和区域热网协调运行,实现热电联产的热电解耦,增强系统风电接入空间。其次,在分时电价背景下,利用价格需求响应指导转移高峰负荷。最后,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周期内总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了考虑干热岩热电联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DRO调度模型。通过模拟真实的小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结果表明,HDR-EGS可以有效促进风电消纳,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供电与供热系统的联系不断加强,关于热电联产微电网优化的研究也陆续出现。[1]提出了一种含风电、储能和热电联产机组的微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模型。[2]和[3]利用电锅炉解耦热定额约束,解决了电力系统范围外火电厂的风电消纳问题。[4]在热电联产微电网中引入光热发电站辅助系统运行,为解决光伏发电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5]—[9]提出了一种电热联合调度模型,利用储热设备增加热电联产机组的弹性。文献 [10][11] 总结了光伏发电与热电联产的组合运行,一般配备一定容量的储热以补偿光伏电力输出的不稳定性。文献 [12] 总结了配备大储热容量的电热系统应对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的应用前景。文献 [13]-[15] 提出了风储联合运行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调度性,但储能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中需慎重考虑。上述文献对热电联产微电网的讨论,均未考虑微电网运行中的需求响应。
• 混合热泵、热电联产或两者结合被视为在当前能源危机背景下减少电力峰值需求的关键解决方案,正如欧洲委员会智能电网工作组最近的出版物 2 中所述: • 确保与 EPBD 附件 I 第 5 (b) 段的要求一致,考虑“热电联产产生的电力”的积极影响,以及区域供热、自然采光和当地太阳照射条件。参考智能热电联产可确保使用最高效率的可控电源来满足峰值需求,并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不足时提供跨季节的稳定容量。这可以在站点级别通过微型热电联产或 DHC 实现。 • 它是对电力市场设计和持续努力的补充,以制定需求侧灵活性网络规范,同时进一步使其适应建筑物环境。
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 (HRES) 被视为克服某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波动性和随机性的解决方案。将波动的可再生能源与可控能源(如生物质燃料微型热电联产)相结合,构成了可显着减少 CO 2 排放和一次能源消耗的 HRES。本文旨在回顾基于微型热电联产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优化太阳能微型热电联产系统的案例研究。首先,根据原动机技术介绍可再生能源燃料微型热电联产系统:斯特林发动机、有机朗肯循环和光伏热能 (PVT)。根据不同原动机的优点、缺点和市场可用性对其进行评估。接下来,总结了包括太阳能和微型热电联产技术在内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几项研究工作,并强调了关键发现。最后,介绍了案例研究的结果,以论证系统混合的必要性。结果表明,需要更多关于 HRES 的实验数据以及关于能源管理策略和随机优化模型的研究工作。案例研究的结果显示,最大热可靠性和电可靠性分别为 68% 和 70%。优化的 PVT/电池/热存储系统无法满足案例研究的所有能源需求,但需要支持热源和电力来源。
摘要。通过整合电力和热力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可再生能源发电造成的电网拥堵,后者以大型区域供热 (DH) 网络为代表,通常由大型热电联产 (CHP) 电厂供电。热电联产电厂可以通过调整热能和电能之间的比率,在电力市场上出售电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供热多公用事业的利润率。后者只适用于某些热电联产电厂,这些电厂允许将两种商品的发电分离,即由两个独立变量(自由度)提供的发电,或通过将它们与热能存储和电转热 (P2H) 单元集成。因此,热电联产单元可以帮助电网的拥堵管理。引入了一个详细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MILP) 优化模型,用于解决综合电力和热力基础设施的网络约束单元承诺问题。所开发的模型包含热电联产单元(即热能和电能)的有用效应的详细描述,这些效应是一两个独立变量的函数。无损直流流近似模拟电力传输网络。区域供热模型包括使用燃气锅炉、电锅炉和热能储存。对 IEEE 24 总线系统进行的研究强调了全面分析多能源系统的重要性,以利用电力和热力部门联合运行带来的灵活性并管理电网拥堵。
摘要:冷热电联产(CCHP)系统的综合利用技术是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研究的前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三联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HT-CAES)的新型CCHP系统,该系统可满足多种形式的能源需求。对HT-CAES进行了全面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能量和火用方法的热力学性能分析。此外,对影响HT-CAES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热电联产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往返效率、电能存储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可达73%、53.6%和50.6%。因此,本文提出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可以联合供应多种能源来满足需求,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