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冲击冷却被视为高功率电子设备热管理的绝佳选择。然而,它的缺点是高压降损失和远离射流区域的低局部传热系数。尽管据报道回流区是由于夹带而出现的,但是回流尺寸对热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楚。在这里,在数值研究中采用带有收敛环形通道的射流冲击散热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微通道中冲击射流带来的不利冷却影响。可实现的 k − ε 湍流模型用于模拟热场和湍流流场(Re = 5,000 至 25,000)。研究发现,小尺度上不同的流动回流区是增强传热速率的原因。虽然在 Re 数较低时,收敛壁面射流冲击散热器的热性能高于其平板壁面散热器,但在 Re 数较高时,热性能结果有利于平板壁面射流冲击散热器。在 Re 数较高时,收敛通道中的流动再循环面积会缩小,因此与平板壁面射流散热器相比,收敛通道的热性能会下降。此外,研究发现,采用更陡的收敛通道会缩小流动再循环区域,导致 Re = 25,000 时压降降低高达 59%。本研究考察了不同 Re 数下流动再循环对射流冲击收敛环形散热器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
单钙钛矿量子点的光学驱动巨超级聚束 Ziyu Wang、Abdullah Rasmita、Guankui Long、Disheng Chen、Chutsheng Zhang、Oscar Garcia Garcia、Hongbing Cai*、Qihua Xiong 和 Wei-bo Gau* Z. Wang、A. Rasmita、Prof. G. Long、Dr. D. Chen、C. Zhu、OG Garcia、Dr. H. Cai、Prof. W.-b.高伟斌 物理与应用物理系 南洋理工大学 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 新加坡 637371,新加坡 电子邮箱:richard.cai@ntu.edu.sg,wbgao@ntu.edu.sg 龙建军教授 南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先进材料研究院 天津 300350,中国 熊庆峰教授 清华大学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系 北京 100084,中国 熊庆峰教授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 100193,中国 高伟斌教授 光子研究所和颠覆性光子技术中心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637371,新加坡 关键词:单钙钛矿量子点,超聚束,光子对 光子超聚束是光子间强关联的特征,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