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癌 (BTC) 是一类异质性罕见恶性肿瘤,可起源于胆道任何部位,但预后均不良。BTC 细分为肝内胆管癌 (ICCA)、肝外胆管癌 (ECCA) 和胆囊癌。ICCA 起源于肝实质,而 ECCA 可起源于肝脏以外胆道的任何部分,可进一步分为肝门部胆管癌或远端胆管癌 (1)。ICCA 和 ECCA 的全球发病率都在增加 (2,3)。预计 2020 年全球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和胆道癌)新发病例为 906,000 例,其中 ICCA 约占 10-15% (4)。 ABC-02 III 期试验确立了晚期 BTC 的首选治疗方法,与吉西他滨相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的 OS 显著改善(中位数 11.7 个月对 8.1 个月,HR 0.64)(5、6)。一项 II 期非随机单组临床试验研究了在吉西他滨-顺铂中添加白蛋白紫杉醇(7)。中位 PFS 为 12.2 个月,中位 OS 为 19.2 个月,与历史对照相比更为有利。最近,TOPAZ-1 试验中将度伐单抗添加到化疗中取得了积极成果(8)。在该研究中,与单独使用吉西他滨和顺铂相比,度伐单抗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可使死亡风险降低 20%,达到了试验的主要终点,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第二常见原发性肝癌,并具有令人沮丧的预后。改进的遗传分析为更好地理解ICC的不同体细胞基因组景观铺平了道路。使用下一代测序通过识别可能被证明是治疗靶标的独特突变,为更多个性化的医学铺平了道路。识别特定于ICC的生物标志物的能力将有助于建立诊断,监测对治疗的反应以及帮助识别新型疗法和个性化医学。在这里,我们讨论了I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这些标记如何帮助诊断,监测治疗的反应以及可能识别ICC治疗的新干预措施。
胆管癌 (CCA) 是一种罕见的腺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常表现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病变,预后极差 [1]。根据病理结构的位置,可分为三型:肝内胆管癌 (iCCA)、肝门部胆管癌 (pCCA) 和远端胆管癌 (dCCA) [2]。目前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该方法仅适用于早期。对于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患者,一般选择局部区域治疗、化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 [3]。但即使采用综合治疗,治疗效果也不令人满意。3 期和 4 期胆管癌的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10% 和 0% [4]。此外,由于发病率上升,胆管癌死亡人数累计增加了39%,男性死亡率(1.9/100 000)高于女性死亡率(1.5/100 000)[5]。近年来,生物信息学和微阵列方法在复杂疾病的多基因或蛋白质探索和分析中变得越来越有效[6]。通过应用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算法,这些方法可以识别疾病的核心驱动基因和异常调控通路,有助于研究人员系统、准确、有效地揭示治疗的分子靶点,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分子对接是一种成熟的基于计算机结构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7]。虚拟筛选是一种具有多种可用工具的计算技术[8],通过分子对接可以从数百万个分子中筛选出具有药物特性的活性化合物。因此,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是合理药物设计和药物化学中广泛实用的方法[9,10]。例如,针对胆管癌中潜在的驱动基因畸变,已经开发了几种治疗晚期疾病的新药,包括FGFR抑制剂和IDH抑制剂[11]。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虚拟筛选方法相结合,筛选出可以结合特定靶点的药物,以促进胆管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此外,该方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并有助于治疗其他疾病,如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12,13]。本研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了3个涉及CCA的mRNA微阵列数据集(GSE132305、GSE89749和GSE45001),并通过比较CCA和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来分析这些数据集以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EG)。然后,使用Venn分析筛选出相互的DEG。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研究CCA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改变。进行PPI网络构建,识别枢纽基因。接下来,利用虚拟筛选、分子对接等一系列结构生物学方法,筛选和识别对MYC有潜在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此外,我们的研究还预测了CCA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功能。
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强、预后差的癌症,目前除手术切除外没有最佳治疗方法,切除后复发将因多药耐药而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发现,氧化还原信号的改变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耐药性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从氧化还原库中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寻找抗ICC的药物并探索其下游机制。材料与方法:利用ICC细胞系的肿瘤克隆和球体形成实验以及小鼠ICC类器官增殖实验从氧化还原库中筛选候选药物。采用Western印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以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通过抑制肿瘤克隆和肿瘤球形成,以及抑制癌症干细胞(CSC)相关基因的表达,我们发现Hinokitiol是候选药物。此外,Hinokitiol通过下调ERK和P38通路显著抑制ICC细胞增殖。此外,Hinokitiol和Palbociclib联合使用对人ICC细胞和小鼠ICC类器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Hinokitiol可能具有开发为ICC临床治疗药物的潜力。
摘要:胆管癌 (CCA) 是一组起源于胆道系统的异质性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直到最近,治疗方案还仅限于手术切除、肝脏治疗和化疗。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识别可操作的基因组变异彻底改变了这些患者的治疗模式。然而,在 CCA 患者中无缝采用精准医疗存在一些挑战,包括缺乏对生物标志物检测重要性的认识、组织采集障碍以及多学科团队 (MDT) 之间的无效协作。为了确定标准实践中的差距并确定最佳实践,加州大学 (UC) 戴维斯分校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多学科肝胆团队召开了会议;本综述总结了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用于诊断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最佳组织采集方法、学术和社区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以及有关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医生教育。
摘要背景:胆管癌(CCA)涵盖了一组异质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具有惨淡的预后和全球发病率的增加。由于缺乏早期症状而导致的晚期毒液,这些肿瘤的难治性严重损害了患者的欢迎和结果。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IM疗法,更具体地说,对免疫检查点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一直受到肿瘤学领域的关注,作为一种计时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包括CCA在内的多种CACES。通常,CCA患者的IMUNE检查点的高表达水平与临床结果较差,尤其是较短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的生存期。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主要构成不同 -
胆管癌 (CCA) 是一种预后极差且治疗选择有限的疾病。尽管针对 CCA 中发现的特定突变的靶向疗法正在出现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许多肿瘤并不携带可操作的突变,而对于携带突变的肿瘤,耐药性的出现可能是治疗的结果。针对在 CCA 细胞中活性升高但未因突变而改变的酶和其他蛋白质进行治疗是治疗靶向阴性和耐药性疾病的潜在策略。蛋白激酶 CK2 (CK2) 是一种普遍表达的激酶,在包括 CCA 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中表达增加且活性增加。几种强效 CK2 抑制剂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或在各种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通常与诱导 DNA 损伤的药物联合使用。本综述概述了 CK2 在 CCA 中的重要性,并评估了在评估 CK2 抑制作为该疾病治疗策略方面取得的进展。根据该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或活性来靶向 CK2 和/或与诱导 DNA 损伤或抑制细胞周期进程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成为缺乏可操作突变的肿瘤或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的肿瘤的可行选择。
摘要:胆管癌是一组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晚期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有限,考虑到所有肿瘤分期,5 年生存率估计约为 5-15%。对有效的新治疗方法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本综述旨在总结有关胆管癌新治疗策略的现有证据和未来前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作用目前正在胆管癌中研究。这些治疗方案可能会改善生存结果,正如本综述中所示的几项临床试验的有希望的结果所表明的那样。驱动突变和免疫治疗易感标志物同时存在可能导致合理的组合策略和临床试验发展。需要更好地了解基于免疫的治疗武器,这将导致一种能够减轻临床侵袭性和改善胆管癌预后的精准医疗策略。
摘要背景:胆管癌(CCA)涵盖了一组异质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具有惨淡的预后和全球发病率的增加。由于缺乏早期症状而导致的晚期毒液,这些肿瘤的难治性严重损害了患者的欢迎和结果。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IM疗法,更具体地说,对免疫检查点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一直受到肿瘤学领域的关注,作为一种计时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包括CCA在内的多种CACES。通常,CCA患者的IMUNE检查点的高表达水平与临床结果较差,尤其是较短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的生存期。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主要构成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