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利用艺术创作作为评估高等教育非艺术课程学生的替代任务的潜力。希腊雅典国立和卡波迪斯特里安大学教育学和小学教育系的 18 名研究生在参加了六小时的心理教育学课程后,通过绘制一幅画来评估他们通过课程理解的同理心概念。然后,他们撰写了一篇关于他们艺术作品创作的反思性文字。使用基于 Gale 和 Bond 的评估框架 (2007) 的标准的内容分析法对学生创作的绘画和反思性文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提供了有关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丰富数据,并揭示了传统评估技术不会强调的学习方面。此外,它促进了学习向现实生活环境的关键转移。该研究建议在高等教育的非艺术课程中实施艺术创作作为替代评估技术。
本文将新兴人类与数字技术关系的理论和实证讨论应用于我们对艺术家与人工智能 (AI) 合作艺术创作过程的兴趣。到目前为止,理论重点主要放在中介(代码)和融合(机器人)人类与技术关系上,相互(协同)关系尚未得到充分探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理论讨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并扩展了实证研究,通过对 18 位使用人工智能的芬兰艺术家进行视频采访,分析了空间协同创作艺术创作过程。借鉴巴拉德的作品,我们认为人类和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相互作用获得他们的代理权。在此基础上,我们展示了艺术家和人工智能的代理权如何在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出现并相互发展:(1)编码和数据,(2)学习和训练,以及(3)策划结果。因此,通过我们对艺术家和人工智能如何创造新材料和有意义的艺术世界的实证研究,我们能够细致入微地理解协同作为一个空间过程。关键词:代理、艺术、人工智能、共同创造、数字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