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维索萨 电子邮件:lorenahaves@univicosa.com.br 摘要 马耳斑是一种影响动物耳廓内表面的疾病,其特征是边界清晰的白色病变,伴有或不伴有角化过度。该病由马乳头瘤病毒 3 型和 4 型引起,是三岁以下马的常见疾病,通常免疫抑制。当动物患处出现疼痛敏感,或角化过度损害耳道,易发生耳炎时,建议进行治疗。本研究旨在报告局部使用 5% 阿昔洛韦乳膏联合切除角化过度症治疗小马驹耳斑的情况。双耳疾病完全缓解,无复发。本病例中采用的综合治疗技术治疗耳斑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皮肤病学、马、肿瘤、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病毒。摘要 马耳斑是一种影响动物耳廓内表面的疾病,其特征是边界清晰的白色病变,呈白色,有或无角化过度。该病由马乳头瘤病毒 3 型和 4 型引起,是三岁以下马的常见疾病,通常免疫抑制。当动物患处疼痛敏感时建议进行治疗,
蕈样肉芽肿 (MF) 是最常见的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CTCL) 类型,其特征是成熟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 [1]。该病通常具有缓慢的临床病程,有缓解期和随后的复发期。皮肤表现通常是该病的首发症状。患者表现为红斑,有时为皮肤异色性和鳞状,长期斑块、斑块或肿瘤性病变,偶尔伴有瘙痒。早期疾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正常,但毛囊性 MF 的预后比经典型 MF 更差。大约 30% 的患者有皮肤外受累,这与预后不良有关 [2]。蕈样肉芽肿有两种治疗方式:皮肤治疗和全身治疗。大多数患者对皮肤靶向治疗反应良好,这些治疗可能包括局部化疗(氮芥或卡莫司汀)、局部皮质类固醇、局部维甲酸、光疗法(包括紫外线 A 和 B 辐射)、口服补骨脂素加紫外线 (PUVA)、放射疗法、准分子激光、光动力疗法和全皮肤电子束疗法 [3-5]。全身治疗通常用于更广泛、晚期或难治性疾病,通常是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是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和创伤后心包炎的统称。随着人口老龄化,PC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心包炎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改善PCI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旨在全面阐述PCIS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以加深对PCIS的认识,促进PCIS防治的进步。
艰难梭菌结肠炎是一种医源性感染,主要由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菌艰难梭菌引起。伪膜性结肠炎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也与艰难梭菌感染 (CDI) 有关。这些疾病大多是由菌群失调引起的,菌群失调是由于使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组状态紊乱。除了菌群失调之外,伪膜性结肠炎还包括结肠凸起的黄色斑块和肿胀的体征,因此,伪膜性结肠炎是更严重的 CDI 状态。CDI 的主要症状是腹泻,但偶尔伴有腹痛和发烧。该病可能复发或变得难治,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此外,还已知该病可由使用抗生素以外的药物(H 2 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 (PPI)、硫酸铝)引起,1)有报道称 PPI 尤其会加剧 CDI。2)因此,CDI 通常由药物治疗引起,并被视为药物不良事件。在美国,CDI 被称为最重要的医院相关感染,3)据报道,抗生素管理计划可显著控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4)在美国,其发病率为每 1000 名住院患者 6.9,而在日本发病率相对较低,为每 1000 名住院患者 0.3-5.5。5)这种发病率的差异可能导致
2019 年 12 月,在中国武汉出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导致 2019 年冠状病毒病 (COVID-19),并引发了持续的大流行 [1]。迄今为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该病已在全球造成 1.73 亿多例病例和 370 多万人死亡 [2]。尽管呼吸系统是受此病影响最常见的系统,但它会影响多个器官表现 [3]。尽管国际社会努力开发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但治疗选择仍然有限,瑞德西韦是唯一获得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物 [4]。鉴于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在首例确诊病例出现的一年内,人们齐心协力研制出了疫苗。多种 COVID 疫苗以空前的速度被开发出来。这些疫苗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7]。据报道,这些疫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微反应,如疫苗接种部位疼痛、发烧、疲劳、头痛、关节痛、肌痛、淋巴结肿大,以及严重反应,如过敏反应 [8] 。药物引起的肝毒性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常见的不良事件 [9] 。疫苗引起的肝毒性病例很少,即狂犬病疫苗引起的肝毒性和流感病毒以及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10- 17] 。我们报告了一例接种 COVID 疫苗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仅奥地利就有超过 60,000 人患有该病,女性患该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三倍。尽管过去几十年来治疗方面的进步已导致开发出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多种药物,但由于缺乏帮助找到正确治疗方法的工具,许多患者仍然无法实现临床缓解,导致症状得不到充分控制。临床医生只能采用“反复试验”的治疗方法,即一种药物接一种药物地进行测试。虽然存在一些生物标志物来帮助预测治疗结果,但它们尚不适合常规临床使用或需要侵入性手术。在长期合作中,由 CeMM 和维也纳医科大学的 Giulio Superti-Furga 领导的团队首次测试了一种精准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可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更准确的治疗方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 EBioMedicine(DOI:10.1016/j.ebiom.2024.105522)上,代表了该领域的重大进步。细胞类型影响疾病和治疗该方法基于尖端显微镜技术,能够以完全自动化的方式生成和分析大量图像数据。它由 CeMM 以“药理学”1,2 的名义开发,能够直接测量药物对各种单个免疫细胞的影响——这项任务如果使用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以这种规模完成,将过于耗费人力。此外,它允许
智利有 810 万 15 岁及以上的女性面临罹患宫颈癌的风险。目前的估计表明,每年有 1503 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宫颈癌,799 名女性死于该病。宫颈癌是智利女性中第四大常见癌症,也是 15 至 44 岁女性中第二大常见癌症。据估计,普通人群中约有 2.5% 的女性在特定时间感染宫颈 HPV-16/18,86.4% 的侵袭性宫颈癌与 HPV 16 或 18 有关。
Ana Buj Bello 的团队是 Genethon(AFM-Telethon 实验室)INSERM 部门的研究员,他们在斯坦纳特氏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成人最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的小鼠模型中对 CRISPR-Cas9 方法进行了概念验证。事实上,得益于这种基因组编辑方法,导致该疾病的 DMPK 基因中扩增的 CTG 三联体重复序列被“切割”并从基因中去除,测试模型的肌肉细胞中毒性 RNA 聚集体的数量减少了。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全身治疗,这些结果发表在 6 月 5 日的《分子治疗》杂志上。斯坦纳特氏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 (DM1) 是成人肌营养不良症最常见的形式。该病由遗传因素引起,估计每 8,000 人中就有 1 人患病,主要特征是收缩后难以放松(肌强直)和进行性肌肉无力。该病是由 DMPK 基因突变引起的,具体来说,是 DMPK 基因中一个 3 核苷酸小 DNA 序列(CTG 三联体)的重复次数增加。这导致突变的 DMPK RNA 在细胞核中积累,从而导致细胞功能改变。目前尚无治愈这种神经肌肉疾病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Ana Buj Bello 的团队与肌肉研究所的 Denis Furling 团队和 Imagine 研究所的 Genevieve Gourdon 团队合作,开发并评估了一种基因治疗方法,该方法使用 CRISPR-Cas9 分子剪刀在细胞和体内小鼠(DMSXL)疾病模型中:
病理信息学的关键创新之一是采用数字病理学,该病理学涉及将玻璃滑梯转换为高分辨率数字图像。这些数字化的幻灯片可以无缝分析,存储和共享,从而实现了全球病理学家之间的远程咨询和协作[3]。数字病理不仅可以改善对专家意见的访问,还可以简化工作流程,从而更快地进行诊断和报告。此外,人工智能(AI)与数字病理学的整合正在增强诊断精度。AI算法可以分析组织模式,检测细微的异常并以明显的准确性对疾病进行分类,从而增强病理学家的专业知识并降低诊断变异性[4]。
特应性皮炎 (AD) 是一种复发性、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影响全球多达 20% 的儿童和 10% 的成年人口。该病通常发病于生命早期,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主要疾病特征相似,但不同年龄组和种族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该病给儿童和成人所有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领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在个人和国家层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成本。AD 的病理生理学包括受损的功能失调的表皮屏障、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如化学和/或生物污染物和过敏原)之间复杂而多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失调的 TH 2 和 TH 17 失衡的免疫反应。关于遗传因素,编码结构蛋白(如基本表皮蛋白丝聚蛋白)的功能丧失突变以及最近发现的表皮分化复合体变异是导致 AD 皮肤屏障受损的明确决定因素。最近,表观遗传因素促进了 AD 的发展,包括皮肤微生物群失调和外部暴露的影响,以及饮食失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人探索了白细胞介素 (IL)-31 网络,该网络由几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巨噬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参与 AD 瘙痒发病机制的细胞因子。揭示特定的 AD 内型,强调临床相关 AD 表型所涉及的分子发病机制,已成为针对 AD 患者个性化治疗的靶向疗法的关键一步。本综述旨在介绍有关 AD 中多因素和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最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