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皮瘤是一种恶性癌症,与接触石棉有关。尽管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禁止使用石棉,但预计本世纪中等收入国家将因大量使用石棉而爆发间皮瘤疫情。间皮瘤患者的预后不佳,这反映了传统化疗失败,而这种失败最终是由于对其生物学的了解不足。然而,最近的研究彻底改变了间皮瘤的研究,发现了遗传和病理生理学的弱点,包括肿瘤抑制因子的丧失、表观遗传失调和对营养应激的敏感性。我们讨论了这些知识如何与免疫疗法的进展相结合,推动新型靶向疗法的发展。
图 1 源自恶性胸腔积液标本的患者来源的恶性胸膜间皮瘤 (MPM) 细胞培养物确实是癌性的,并显示出肿瘤干性特性。 (A–E) 顶部:培养中代表性 MPM 细胞的相差图像 (10 倍放大),显示菌落形成 (白色箭头)、鹅卵石 (黑色箭头) 和纺锤 (红色箭头) 形状。下图:选定的 MPM 细胞培养物经 May Grunwald Giemsa 染色的细胞离心涂片标本,显示 (A) 多形性和多个核仁(放大 10 倍),(B) 小型非典型核仁和双色细胞质,典型的间皮形态(放大 40 倍),(C) 具有大核和非常大核仁的非典型特征(放大 40 倍),(D) 具有多个核仁的奇异核(放大 40 倍),(E) 大核和多个核(双核)以及非典型和多个核仁(放大 40 倍)。(F-M) MPM 患者来源的癌细胞培养物形成的肿瘤球体的相差图像(放大 10 倍)。患者来源的 MPM 细胞培养物能够形成肿瘤球,突出肿瘤干性特性和癌症干细胞亚群的存在。
第 2 阶段是治疗阶段。MiST 治疗方案将根据第 1 阶段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针对分配给患者的治疗进行具体说明。具体药物如下:1. MiST1:针对 BRCA1/BAP1 阴性间皮瘤患者的 Rucaparib(600 mg,每日两次(BID),每 28 天一次),共 6 个周期。已停止招募。2. MiST2:针对 p16INK4A 阴性间皮瘤患者的 Abemaciclib(200 mg,每日两次(BID),每 28 天一次),共 6 个周期。已停止招募。3. MiST3:Pembrolizumab 和 bemcentinib。没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要求。Bemcentinib 将每 21 天口服一次,共 8 个周期。在给药的前 3 天,剂量为 400 毫克(第 1、2 和 3 天);从第 4 天开始,患者的每日剂量为 200 毫克。Pembrolizumab 将以 200 毫克的固定剂量通过静脉输注 (IV) 在每个 21 天周期的第 1 天给药,共 8 个周期。- 已停止招募。4. MiST4:用于 PDL1 表达阳性间皮瘤患者的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将以 1200 毫克的剂量通过静脉输注 (IV) 给药,贝伐单抗将以 15 毫克/千克的剂量通过静脉输注 (IV) 给药。两种药物都将在每 21 天的第 1 天给药,共 8 个周期。已停止招募。 5. MiST 5:Dostarlimab 和尼拉帕尼用于治疗铂敏感型复发性间皮瘤患者。尼拉帕尼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小板计数每天给药一次。一个周期为 21 天,总共最多 35 个周期: 5.1. ≥77 公斤和 ≥150,000 μL 300 毫克(3 X 100 毫克胶囊) 5.2. <77 公斤或 <150,000 μL 200 毫克(2 X 100 毫克胶囊) Dostarlimab 将以固定剂量 500 毫克通过静脉输注给药,在每个 21 天周期的第 1 天给药,共 4 个周期。随后在每个 42 天周期的第 1 天通过静脉输注 1000 毫克,最长 24 个月。
恶性胸膜间皮瘤 (MPM) 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和治疗抵抗性的肿瘤,存活率低。近几年来,我们帮助人们迅速了解间皮瘤病理生物学,并因此在疾病早期和晚期阶段研究了几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人们现在对免疫疗法将在未来几年发挥主导作用寄予厚望。然而,需要谨慎,因为 MPM 的 II 期研究结果通常无法在更大规模的随机 III 期试验中得到复制。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治疗 MPM 的最有前景的新兴疗法,讨论了它们发展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以及围绕临床试验设计和每种治疗的正确患者选择的问题。
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 (MPM) 是一种由不同分子和病理亚型组成的异质性癌症。不幸的是,MPM 具有侵袭性,目前针对晚期、不可切除疾病的治疗仍然仅限于细胞毒性化疗和免疫疗法。我们对 MPM 基因组图谱的了解正在稳步增长,而 MPM 中有效靶向疗法的发现进展比其他实体肿瘤慢。鉴于 MPM 中肿瘤抑制基因变异的普遍性,确定可操作的靶点一直具有挑战性。然而,过去十年来,对 MPM 基因特征进行表征的努力已导致一系列新型靶向疗法进入早期临床试验。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迄今为止 MPM 靶向全身疗法的进展以及晚期 MPM 患者靶向策略的未来方向。
摘要 近年来,免疫疗法改变了肺癌治疗。除了为一部分接受过大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提供持久的反应和延长生存期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其他 ICI 或化疗联合使用)都已证明可作为晚期疾病的一线治疗、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以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如小细胞肺癌 (SCLC) 和间皮瘤。然而,在治疗选择、基于适当的生物标志物识别可能受益的患者、在特殊人群(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使用免疫疗法以及毒性管理等主题上仍然存在挑战性的问题。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生活质量 (QOL) 的教育和支持对于获得免疫疗法的最大益处也很重要。为了就这些和其他重要问题为肿瘤学界提供指导,癌症免疫治疗学会 (SITC) 召集了一个多学科专家小组来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CPG)。本 CPG 是 SITC 2018 年关于免疫疗法治疗 NSCLC 的出版物的更新,并扩展到包括关于 SCLC 和间皮瘤的建议。专家小组借鉴了已发表的文献以及他们的临床经验,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了有关肺癌和间皮瘤免疫治疗重要方面的建议,包括诊断测试、治疗计划、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和患者生活质量考虑。本 CPG 中基于证据和共识的建议旨在为使用免疫疗法治疗肺癌或间皮瘤患者的癌症护理提供者提供指导。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缺乏有效治疗的胸膜癌。使用溶瘤疫苗病毒(VV)的溶瘤免疫治疗可能代表一种治疗这种迹象的替代治疗方法。在这里,我们研究了VV百点激酶(TK) -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 -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溶瘤活性。该病毒是哥本哈根菌株的VV,该VV由编码TK(J2R)和RR(I4L)的两个基因删除,并表达GFP。首先,我们在体外表明VV TK-RR-/GFP有效地感染并杀死了本研究中使用的22个人MPM细胞系。我们还表明,该病毒在所有八个测试的MPM细胞系中都复制,但是,从一个细胞系到另一个细胞系,在扩增水平上大约有10倍的差异。然后,我们研究了伴有腹膜腹膜人类MPM Tumors的非肥胖糖尿病(NOD)严重合并免疫(SCID)小鼠的VV TK-RR-/ GFP的治疗效率。与未经治疗的动物相比,VV TK-/GFP的一种腹膜内感染会导致肿瘤负担,显着增加小鼠的存活。因此,VV TK-RR-可能是MPM溶瘤免疫疗法的有前途的溶瘤病毒(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