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肝细胞癌是影响肝脏的主要恶性肿瘤,通常在诊断时已为晚期,总体预后不良。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已成为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药物,改善了这些患者的预后。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问题对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构成了重大障碍。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和进展与代谢重编程密切相关,但对肝细胞癌发展中脂质代谢失调的关注仍然相对有限。本文总结了脂质代谢障碍在肝细胞癌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耐药中的潜在意义和研究进展。针对肝细胞癌脂质代谢具有作为未来克服肝细胞癌耐药的有效策略的良好潜力。关键词:肝细胞癌,脂质代谢,索拉非尼,仑伐替尼,靶向药物耐药
慢性肝炎(CHB)病毒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由于肝细胞中病毒式封闭的圆形DNA(CCCDNA)的持续存在,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性发生。CCCDNA用作病毒复制的模板,是HBV的核心,在宿主中维持病毒储存库。尽管有治疗性进步,但由于逃避免疫监视,消除CCCDNA仍然难以捉摸。本评论探讨了CCCDNA的形成和维护,突出了影响CCCDNA稳定性和病毒复制的宿主因素。它还讨论了当前的治疗策略,包括基于干扰素的疗法和核苷/核苷酸类似物,旨在抑制病毒复制。新兴疗法(例如基因编辑和分子干预措施)有望直接靶向CCCDNA。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制造针对感兴趣的宿主因素的药物,以破坏或清除病毒库。但是,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直接针对CCCDNA微型核小体的创新方法,旨在持续的病毒抑制,并有可能治愈HBV感染。
摘要背景:转移性高级别骨肉瘤 (HGOS) 的低存活率在过去 30 年里一直停滞不前。本研究旨在探讨氨基肽酶 N (ANPEP) 在 HGOS 进展中的作用,以及一种新型亲脂性肽酶增强细胞毒化合物美法仑氟苯胺 (melflufen) 在 HGOS 中的靶向作用。方法:对公开的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荟萃分析,以确定 ANPEP 基因表达对 HGOS 患者无转移存活率的影响。在患者来源的 HGOS 离体模型和细胞系中研究了标准抗肿瘤药物和亲脂性肽酶增强细胞毒结合物美法仑的疗效。比较了美法仑和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坏死动力学。在体内研究了美法仑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发现 HGOS 患者诊断活检中 ANPEP 表达升高会显著降低无转移生存率。在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美氟芬在 HGOS 离体样本和细胞系中表现出抗增殖作用,包括对甲氨蝶呤、依托泊苷、阿霉素和 PARP 抑制剂有耐药性的细胞系。此外,用美氟芬处理的 HGOS 细胞显示出快速诱导凋亡,这种敏感性与 ANPEP 的高表达相关。在联合治疗中,美氟芬与阿霉素在杀死 HGOS 细胞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最后,美氟芬在体内表现出抗肿瘤生长和抗转移作用。结论:本研究可能为使用美氟芬作为阿霉素的佐剂来提高转移性 HGOS 的治疗效果铺平道路。
背景:目的是比较接受各种抗抑郁药 (AD) 治疗的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接受氟西汀治疗的患者一年内患 2 型糖尿病 (T2D) 的风险。方法:本研究使用了健康保险审查和评估服务索赔数据库 (n = 1,456,489) 的标准化数据。年龄 ≥10 岁、以前未使用过 AD 且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无论他们是否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均符合本研究的条件。在这些符合条件的患者中,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首次使用 AD 或从未使用过 AD 的患者进行本研究。我比较了使用各种 AD(三环类 AD 除外)的患者与使用氟西汀作为对照的患者短期(<12 个月)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使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 (HR)。结果: 各 AD 组与氟西汀组相比,T2D 发病率的 HR(95% 置信区间)如下:安非他酮 0.84(0.67-1.06,P = .15);噻奈普汀 0.91(0.77-1.07,P = .25);依他普仑 0.91(0.77-1.07,P = .25);帕罗西汀 0.96(0.82-1.13,P = .63);氟伏沙明 0.97(0.70-1.35,P = .87);沃替西汀 1.07(0.85-1.36,P = .55);舍曲林 1.07(0.91-1.25,P = .42); 1.14 (0.99-1.31, P = .07),度洛西汀;1.17 (0.97-1.41, P = .09),米氮平;1.17 (1.00-1.38, P = .05),曲唑酮;1.22 (1.04-1.45, P = .02),文拉法辛;1.29 (1.03-1.61, P = .03),米那普仑。结论:米那普仑和文拉法辛组的短期 2 型糖尿病风险显著高于氟西汀组。除米那普仑和文拉法辛外,所有其他 AD 与氟西汀相比,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均无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米那普仑和文拉法辛时应注意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吡仑帕奈 (PER) 于 2012 年获批作为抗癫痫药物,是一种选择性非竞争性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 (AMPA) 受体拮抗剂。PER 可作为辅助药物用于治疗部分性发作和原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性癫痫。此外,据报道,部分特发性系统性和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患者出现癫痫性肌阵挛性抽搐时,PER 有积极作用。我们治疗了一名患有缺氧后非癫痫性肌阵挛 (Lance-Adams 综合征) 的男性患者,在 10 天的针对性治疗性低温治疗后,将 PER 添加到经典抗癫痫药物中。肌阵挛运动在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丙戊酸、左乙拉西坦和氯硝西泮)9 天后没有改善,在开始使用 PER 后逐渐改善。此外,因患者口干或四肢酸痛而停药时,肌阵挛会复发。通过重新引入 PER,肌阵挛得到改善,且没有其他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心脏骤停后 Lance-Adams 综合征中早期引入 PER 是值得考虑的。
可用。NMA 显示,在所有分析的比较(总体人群和 IMDC 风险亚组)中,卡博替尼 + 纳武单抗均优于阿昔替尼 + 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单抗 + 伊匹单抗,无论是在总生存期还是无进展生存期 (PFS) 方面。在总体人群中,与纳武单抗 + 伊匹单抗相比,卡博替尼 + 纳武单抗的优势仅在于 PFS 具有统计学意义。卡博替尼 + 纳武单抗与仑伐替尼 + 帕博利珠单抗的比较结果显示,仑伐替尼 + 帕博利珠单抗组合在总生存期方面具有数值优势,但所有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总体预后良好的人群中,仑伐替尼 + 帕博利珠单抗相对于卡博替尼 + 纳武单抗的 PFS 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由于传染病和供应问题,镇静剂短缺发生了。牙科麻醉师必须在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制定备用计划。因此,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强调地西ep的特征,并将其与咪达唑仑的特征进行比较,并探讨提出在现代静脉镇静(IVS)场景中使用地西epam的有用情况的可能性。该研究遵循首选的报告项目,以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扩展,以进行范围审查(PRISMA-SCR)指南。文献研究是使用PubMed和Google Scholar进行的。经过详细的审查,比较咪达唑仑和地西ep的20个英语研究符合资格标准。评估点分为四类:作用发作,镇静,注射疼痛和失忆效应。本分析的结果审查的结果表明,地西ep倾向于(a)(a)动作和恢复的发作较慢,(b)更多的注射疼痛,以及(c)与咪达唑仑相比,弱势疗法较弱,与米物唑相比,必须在较高剂量下进行地西ep剂。使用两种药物(例如,咪达唑仑 +丙泊酚)现在是一种普遍做法,因为麻醉药的进展。此外,牙科已经变得更加先进,并涉及冗长的程序,例如植入手术。因此,有必要关注地西ep和丙酚,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存在或不存在注射疼痛和失忆作用的最佳药物剂量。在短期牙科手术过程中,在短期牙齿手术过程中,地西ep剂可能是IVS的替代品,需要进一步研究。
近十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HCC治疗的临床探索中取得了诸多突破。索拉非尼虽然是HCC最热门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有效率仅为2%(7)。仑伐替尼是另一种一线药物,于2018年8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HCC。此前有研究表明,仑伐替尼在未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中,总生存期(OS)并不劣于索拉非尼,且与索拉非尼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进展时间和客观缓解率(ORR)均显著改善(8)。此外,仑伐替尼在作用机制上更具优势,对多个肿瘤血管调控相关靶点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活性和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尤其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受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在 TACTICS 试验之前,许多研究未能证明 TACE 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布立尼布、奥兰替尼)的疗效(10)。TACTICS 试验表明,对于不可切除的 HCC 患者,与单纯 TACE 相比,TACE 联合索拉非尼可显著改善 PFS(3)。关于 TACE-lenvatinib 序贯疗法治疗 HCC 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评估 TACE-lenvatinib 序贯疗法治疗不可切除的 HCC 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根据 STROBE 报告清单(可访问 https://jgo.amegroups.com/article/)撰写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