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 (EC) 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发病率位居世界第八位,死亡率位居世界第六位。食管鳞状细胞癌 (ESCC) 是亚洲最常见的 EC 形式。至关重要的是,中国 90% 以上的 EC 病例都是 ESCC。EC 的高死亡率可能是由于有效治疗方案数量有限。为了提高患者存活率,必须为 EC 患者制定新的治疗策略。不幸的是,新药的开发也带来了自身的重大挑战,因为大多数新药由于缺乏疗效或安全性问题而无法上市。一种更省时、更划算的策略是确定现有的药物,这些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可以通过药物重新定位来重新用于治疗 EC 患者。这可以通过将疾病状态的基因表达谱与给定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比较来实现。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使用了之前发表的微阵列数据并确定了 167 个差异表达基因 (DEG)。使用加权关键驱动因素分析,我们确定了 39 个关键驱动基因。然后,这些驱动基因用于药理学中的重叠分析和网络分析。通过提取两种分析中共有的药物,预测有 24 种药物对 EC 患者有治疗作用。其中几种药物已被证明对 EC 有治疗作用,最值得注意的是阿霉素(常用于治疗 EC 患者)和伊沙佐米(最近被证明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 EC 细胞系的生长)。此外,我们的分析预测多种精神药物(包括文拉法辛)是重新定位的药物。这与最近的研究一致,该研究建议应研究精神药物在 EC 等胃肠道癌症中的应用。我们的研究表明,药物重新定位方法是识别新型 ESCC 疗法的可行策略,并且还可以提高对药物靶点潜在机制的理解。
口腔癌是一种常见于硬腭、舌前三分之二、唇、上下齿槽脊、磨牙后三角肌、颊粘膜和口腔的肿瘤。1 大约 90% 的口腔癌在粘膜上皮中存在鳞状分化;因此,它被称为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它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OSCC 在早期约有 50% 至 60% 的病例的 5 年生存率。在 OSCC 的晚期阶段,该比例下降到 30% 至 40%。不幸的是,60% 至 80% 的 OSCC 病例是在晚期才被确诊的。随着诊断和治疗知识的不断发展,生存率有所提高。2 在目前的情况下,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不同的生物医学科学已经
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传统的OSCC治疗方法如手术和放疗难以治疗转移性肿瘤,而化疗又存在与非特异性细胞死亡相关的重大问题。分子靶向治疗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抗癌疗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相关毒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其中,受体介导的抗癌药物靶向递送仍然是最有前景的方法。由于OSCC具有异质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受体进行靶向治疗是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回顾了以前用于靶向治疗的OSCC相关受体,重点介绍了它们的生化特性和表达模式,并讨论了其在OSCC个性化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我们希望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将有助于为OSCC个性化治疗计划提供基础信息。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受体,靶向治疗,主动靶向,药物输送
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全球前15大癌症之一。然而,目前OSCC的治疗模式(例如手术、化疗、放疗和联合治疗)存在一些局限性:对邻近健康组织的损害、可能的复发、效率低下以及严重的副作用。在此背景下,基于纳米材料的光热疗法(PTT)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纳米材料在OSCC中用于PTT的最新进展。我们将光热纳米材料分为四类(贵金属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纳米材料),并详细介绍了每类材料。我们还详细介绍了用于OSCC PTT的药物递送系统,并简要总结了水凝胶、脂质体和胶束的应用。最后,我们指出了PTT纳米材料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为未来PTT在OSCC治疗中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目的:癌症代谢重编程促进对治疗的抵抗。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瓦博格效应在皮肤鳞状细胞癌 (sSCC) 对光动力疗法 (PDT) 的抵抗中的作用。此外,我们评估了二甲双胍治疗作为 PDT 辅助治疗的效果,二甲双胍是一种调节代谢的抗糖尿病 II 型药物。方法:为此,我们使用了两种人类 SCC 细胞系:SCC13 和 A431,称为亲本 (P),并从这些细胞系中生成了相应的 PDT 抗性细胞 (10GT)。结果:在这里,我们表明 10GT 细胞诱导代谢重编程,增强有氧糖酵解并降低氧化磷酸化活性,这可能会影响对 PDT 的反应。这一结果也在小鼠体内形成的 P 和 10GT SCC13 肿瘤中得到证实。二甲双胍治疗导致 10GT sSCC 细胞有氧糖酵解减少,氧化磷酸化增加。最后,二甲双胍与 PDT 的结合改善了对 P 和 10GT 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联合治疗诱导原卟啉 IX 产生、活性氧生成和 AMPK 表达增加,并产生 AKT/mTOR 通路抑制。在 P 和 10GT SCC13 细胞异种移植中,体内也观察到联合治疗的更高疗效。结论: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 PDT 耐药性至少部分意味着代谢重编程朝向有氧糖酵解,而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阻止这种重编程。因此,二甲双胍可能是 sSCC 中 PDT 的极佳佐剂。2022 作者。由 Elsevier GmbH 出版。这是一篇根据 CC BY-NC-ND 许可协议 (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 开放获取的文章。
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单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并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新辅助免疫治疗。然而,在术前 HNSCC 患者中,ICI 与靶向治疗和化疗的联合使用很少。本文,我们遇到了三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他们对新辅助免疫疗法(抗 PD-1 抑制剂)联合尼妥珠单抗(抗 EGFR 单克隆抗体)加紫杉醇均有良好的反应。病例 1 和病例 2 均接受了相同的新辅助治疗组合(纳武单抗、尼妥珠单抗和紫杉醇),并通过放射学评估显示肿瘤明显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此外,病例 1 的术后组织中观察到病理反应。此外,舌鳞状细胞癌病例 3 在接受类似的新辅助治疗(另一种 PD-1 抑制剂辛迪利单抗、尼妥珠单抗和紫杉醇)后,肿瘤也出现了令人满意的消退(治疗后舌头溃疡完全愈合)。我们描述了他们获得良好治疗结果的潜在原因。虽然三名患者在治疗前肿瘤组织中发现的驱动突变和肿瘤突变负荷 (TMB) 存在差异,但所有病例均有大量 CD68+(巨噬细胞)浸润。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80%)的巨噬细胞在分子上被定义为 PD-L1 阳性巨噬细胞。鉴于巨噬细胞中 PD-L1 的高表达与更好的免疫治疗结果相关,我们提出,仅总巨噬细胞中 CD68+PD-L1+ 细胞的高比例就可以作为新辅助免疫治疗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 HNSCC 的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免疫治疗、PD-L1、CD68、巨噬细胞
摘要。食管癌的预后不佳。已获批准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治疗效果一般的化疗上。最近,检查点抑制单克隆抗体 Pembrolizumab 获批。为了确定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 (ESCC) 的新靶点和方式,我们在文献中搜索了与 ESCC 发病机制有关的 circRNA。我们确定了两个下调和 17 个上调的 circRNA,以及一个在临床前体内系统中有效的合成 circRNA。下调的 circRNA 吸收针对肿瘤抑制基因的 microRNA。上调的 circRNA 吸收针对 mRNA 的 microRNA,后者编码具有促肿瘤功能的蛋白质。我们讨论了下调 circRNA 的重建和使用短干扰 RNA (siRNA) 相关实体抑制上调 circRNA 等问题。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已确定靶点的药物可行性问题。
蛋白质是各种细胞过程的关键参与者。作为细胞过程的最终执行者,它们在连接基因型和表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白质表达和翻译后修饰(PTM)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它们携带着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无法获得的生物学信息1。蛋白质组学补充了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从而能够全面分析癌症的发病机制并加速生物医学研究2。由于蛋白质定量仪器和方法的局限性,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幸运的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大大增加了可定量的蛋白质数量(高分辨率)和可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分析的样本数量(高通量)3。因此,现在可以大规模地进行全蛋白质组定量,从而能够以更高的统计意义进行蛋白质组表征、鉴定蛋白质组亚型以及发现潜在药物。我们指的是高分辨率、高通量
摘要◥目的:视力的主要分析表明,tepotinib在Met Exon 14(MET EX14)的患者中具有持久的临床活性(MET EX14)跳过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我们提出了有关临床相关亚组的更新结果。患者和方法:该II期,开放标签,多核病研究对500 mg(450 mg活性部分)tepotinib的多核研究,对MET EX14跳过NSCLC的患者评估了根据年龄的预期亚组中的效率和安全性,根据年龄,化学疗法和免疫检查点(化学疗法和免疫检查点)和脑含量为脑脑中的brainigress)和脑袋。使用神经肿瘤脑转移(RANO-BM)标准的响应评估的临时回顾性分析评估了颅内活性。结果:可评估152名患者的效率(中位年龄:73.1)。总体而言,客观响应率(ORR)为44.7%[95%的置信间隔(CI):36.7 - 53.0]。年龄<75(n¼84)和≥75(n¼68)的患者的ORR为48.8%(95%CI:37.7 - 60.0)和39.7%
Cemiplimab 是一种新型程序性死亡-1 抑制剂,最近获批用于治疗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cemiplimab 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与其他抗 PD-1 药物相似,包括胃肠道和皮肤毒性。先前的研究未报告过 cemiplimab 的口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因此,本病例报告警告,在程序性死亡-1 阻断治疗期间,口腔可能是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部位,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局限性。本报告描述了一名局部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转移到颈部淋巴结的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在单剂量 cemiplimab 后因口腔溃疡大而疼痛而出现吞咽困难。患者还在纵隔淋巴结中表现出类似结节病的反应。未在任何其他器官中发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局部和短疗程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口腔病变明显改善,口腔病变也接受了低强度激光治疗。患者几乎完全缓解,停止治疗。本文详细讨论了 cemiplimab 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结果和口服毒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