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嫦娥六号样品首次揭示月球上撞击形成的赤铁矿和磁赤铁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山东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任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中首次鉴定出重大撞击事件形成的结晶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这一发现发表在 11 月 14 日的《科学进展》上,为月球表面存在高度氧化的物质提供了基于样本的直接证据。
来源:英国物理学家网首页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山东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任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中首次鉴定出重大撞击事件形成的结晶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这一发现发表在 11 月 14 日的《科学进展》上,为月球表面存在高度氧化的物质提供了基于样本的直接证据。
2 3 科学进步氧化还原反应和月球氧化之谜
氧化还原反应是行星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科学研究表明,无论是月球内部的氧逸度还是月球表面的环境都不利于氧化。与此一致的是,月球上的多价铁主要以亚铁(Fe2+)和金属(Fe0)态存在,表明整体处于还原态。然而,随着月球探索的进一步深入,最近使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轨道遥感研究表明,月球高纬度地区广泛存在赤铁矿。
月球表面 2+ 0此外,早期对嫦娥五号样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撞击产生的亚微米磁铁矿 (Fe3O4) 和撞击玻璃中存在 Fe3+ 的证据。这些结果表明,在外部影响驱动的月球表面改造过程中,月球上存在局部氧化环境。
4 3+尽管取得了这些研究进展,但关于月球上赤铁矿等强氧化矿物的确凿矿物学证据仍然难以捉摸。此外,氧化过程的程度和月球表面特征性氧化矿物的普遍程度长期以来一直是激烈争论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