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11 月 PMI 因制造业失去动力而下滑;私人部门活动处于六个月低点

尽管服务业有所回升,但制造业产出急剧下降,导致 11 月份印度私营部门增长放缓至六个月低点。经济势头放缓的原因包括大雨、全球定价竞争以及商品及服务税带动的潜在峰值等因素。尽管通胀压力继续缓解,但对未来产出和就业的乐观情绪也减弱。

来源:经济时报

路透社援引汇丰银行周五发布的印度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数据报道,尽管服务业活动有所回升,但由于制造业产出大幅疲软,印度 11 月份私营部门活动增速为六个月来最慢。

由标准普尔全球编制的11月份综合PMI从10月份的60.4下滑至59.9,略低于路透调查预测的60.1。

该指数仍远高于区分扩张和收缩的 50 点大关,但连续第三个月下跌表明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势头正在放缓。

制造业的放缓最为严重。印度制造业 PMI 初值从 10 月份的 59.2 跌至 9 个月低点 57.4,受访者称工厂生产疲软,新业务流入疲软。企业表示,经济放缓的部分原因是多个地区的“大雨”以及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定价下难以赢得订单。

路透社援引汇丰银行首席印度经济学家普兰朱尔·班达里 (Pranjul Bhandari) 的话说:“整体新订单疲软,表明商品及服务税 (GST) 带动的提振可能已见顶。”

服务业活动提供了一些支撑,从 10 月份的 58.9 升至 59.5。然而,调查显示,这两个行业的新出口订单增长速度为 3 月份以来最慢,反映出美国决定对印度某些进口产品征收 50% 关税的拖累。

印度10月份商品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近9%。作为回应,政府宣布了超过 50 亿美元的措施,包括信用担保和银行贷款,以缓冲出口商免受关税影响。

由于对未来 12 个月产出的乐观情绪降至 2022 年 7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市场情绪进一步走软。前景疲软打压了招聘,就业创造放缓至 18 个多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来自路透社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