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可能发现了有史以来最早、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可能在 GHZ2 星系的中心探测到了宇宙中最早、最遥远的已知黑洞,揭示了第一个黑洞是如何在大爆炸后几亿年形成的。
来源:LiveScience天文学家使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JWST) 可能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巨大的天体位于 GHZ2 星系中,距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天文学家看到它时,距离大爆炸仅 3.5 亿年。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JWST该团队的研究成果于 11 月 4 日上传到预印本服务器 arXiv,但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该研究使用了 JWST 近红外光谱仪和中红外仪器的观测结果。这些仪器覆盖了广泛的波长范围,可以探测原本由遥远星系发出的紫外线和可见光,这些光由于宇宙的膨胀而被延伸到红外线中。
arXiv“GHZ2 存在于宇宙极其年轻的时期,留给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宿主星系共同成长的时间相对较少,”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天文学系的博士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奥斯卡·查韦斯·奥尔蒂斯 (Oscar Chavez Ortiz)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 “在当地宇宙中,黑洞和星系显然是共同演化的,但在这个早期时代探测到这样一个系统引发了关于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如此迅速地获得质量的问题。”
黑洞 奥斯卡·查韦斯·奥尔蒂斯对于这些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如此早形成,有两种主要假设,查韦斯·奥尔蒂斯说:它们要么是生长速度极快的“轻种子”,要么是从大质量开始的“重种子”,让它们领先一步。
黑洞线条的秘密
自从 2022 年报道 GHZ2 的发现以来,天文学家已经利用 JWST 发现了许多遥远的星系。然而,GHZ2 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的光谱显示出非常强烈的“发射线”——某些原子或离子在电子被激发然后释放特定波长能量时发出的明亮光带。这些线路包含有关 GHZ2 驱动过程的线索。
豪尔赫·萨瓦拉 (图片来源:ALMA (ESO/NAOJ/NRAO)、NASA、J. Zavala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