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栋建筑的故事:慕尼黑和越南在乌克兰交战

西方对特朗普乌克兰和平计划的反应介于 1938 年慕尼黑警告不要姑息侵略和 1960 年代越南反对过度扩张的教训之间。答案在于调和两个极端

来源: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文章

上周,我对定义西方冲突方式的两个隐喻进行了一次漫长而奇怪的旅行。

一切始于慕尼黑,站在元首大楼外,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此签署了 1938 年慕尼黑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以避免更广泛的战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建筑现在是一所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学——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的所在地。我的旅程在河内结束,位于 Hoa Lo 监狱内,该监狱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河内希尔顿酒店”,该监狱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曾关押过作为战俘的美国飞行员,其中包括未来的参议员约翰·麦凯恩 (John McCain)。它现在作为一个博物馆,庆祝越南战胜法国和美国。

元首大楼 大学

世界两端的两座建筑。两个贯穿西方想象的故事。它们仍然影响着西方对战争的恐惧、谈判以及和平的可能性(有时甚至是威胁)的反应。即使在今天,它们仍在影响欧洲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假定的乌克兰和平计划的反应。

慕尼黑:做得太少的危险

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2025 年 11 月 [ECFR/Jeremy Shapiro]

乏味的元首大楼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定义西方灵魂的地方,但这里诞生的隐喻却非常生动。对于欧洲和美国的许多人来说,那总是 1938 年。每一次危机都是更大冲突的开始。每一次停顿都是绥靖之举。每一项外交提议都带有背叛的味道。

阅读提案 告诉欧盟同行

慕尼黑提供了道德明确性,但它也是恐惧和升级的忠告。俄罗斯以自己的方式陷入了同样的叙述之中。克里姆林宫的表现就好像任何让步都是关乎生存的。两个对手锁定在一个比喻中,每个人都坚信妥协就是死亡。

的行为

越南:做得太多的危险

消息灵通

悬浮在两个幽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