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Barrett、Wilson-Mendenhall 和 Barsalou (2014)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哲学家以及后来的心理学家都认为思维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工作——一台印刷机、一个电话总机、一台计算机。根据机器隐喻,思维由许多功能不同的过程(心理“模块”或“能力”)组成,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如果分开,这些过程仍将保留其身份和功能。机器隐喻决定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因果关系观点:位于一片脑组织(一个区域或一个网络)中的“心理过程 A”会导致位于另一片组织中的独立而不同的“心理过程 B”发生变化(见图 1)。情绪调节科学是机器隐喻发挥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像恐惧这样的情绪是由大脑某个部分(通常是皮层下边缘或旁边缘皮层)计算的过程产生的,而大脑其他部分(通常是前额叶皮层)的执行或其他认知过程会调节这种过程。在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Gross,本书)中,情绪可以先被触发,然后受到调节(例如,你在树林里散步,一只毛茸茸的蜜蜂在你头上嗡嗡叫,引发了一种恐惧状态,然后你通过抑制逃跑的冲动,并通过仔细观察当地的风景(如形状有趣的岩石或树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从而调节这种恐惧状态)。调节也可能发生在反应发生之前,从而阻止情绪的发生(例如,在你开始散步之前,你可能会提醒自己,蜜蜂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会为美丽的花朵授粉,并酿造美味的蜂蜜)。无论哪个先发生,情绪都与其调节是分开的。

情境概念化

情境概念化PDF文件第1页

情境概念化PDF文件第2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17 年
¥4.0
2023 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