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栖菜是东亚地区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大型藻类,了解这种大型藻类的繁殖策略对于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使用种群遗传学方法来确定羊栖菜的繁殖策略。为此,我们执行了两种采样程序:随机采样和方形采样。对于随机采样,我们在相距 700 米的 A、B、C 和 D 地点以 > 1 米的间隔采集了 80 个样本。对于方形采样,我们在 B 和 D 两个地点使用由 10 厘米网格组成的 50 厘米 × 50 厘米方形采集了 207 个样本。使用 14 个(随机采样)或 13 个微卫星(方形采样)通过基因分型识别这些样本中的克隆同源体。对于通过随机采样获得的样本,仅检测到三对克隆对。对于通过样方取样获得的样本,每个样方包含 4– 7 个基株,平均大小为 23.2 ± 14.3 厘米(标准差),最大为 70.7 厘米。地点 B 的无性水平高于地点 D,这可能是由于暴露时间较长。地点 B 位于该物种潮间带的后缘。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流动超过 65% 局限于样方内,而至少 10% 延伸至数米至数公里。综合起来,这些结果表明 S. fusiforme 在小范围内通过有性和无性传播其后代,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有性传播,无性水平取决于暴露产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