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 ( Tenebrio molitor ) 在暴露于紫外线 B (UVB) 辐射时会从头合成维生素 D3。尽管维生素 D 在脊椎动物的代谢和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但它在昆虫生理学中的意义尚不明确。200 只黄粉虫分别接受 UVB 暴露或未接受 UVB 暴露(对照)两周,然后接受昆虫病原真菌 ( Beauveria bassiana ) 处理,以评估维生素 D 作为免疫刺激剂的潜力。在真菌攻击之前 (D0) 和 7 天 (D7) 和 14 天 (D14) 后测定存活率和体重。此外,在这些天中采集子样本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暴露于 UVB 不会影响存活率,但对照组的黄粉虫在 D0 时的平均体重高 1%,在 D14 时的平均体重高 16%。第 0 天的转录组分析显示 Toll 通路显著过表达,Toll 通路是介导昆虫细菌、真菌和病毒免疫的关键信号通路。此外,在 D0 时,UVB 暴露组的抗菌肽 (AMP) 基因(包括 Tenecin 4 、Coleoptericin B 、Attacin C 和 Defensin-like)表达高于对照组,但在 D7 或 D14 时则不然。这表明在 UVB 暴露后,黄粉虫的先天免疫反应短暂但显著增强。虽然这种情况在 D7 和 D14 并没有持续,但观察到的正向调节值得注意。这些发现与我们理解昆虫免疫学有关,并且可能在对抗某些病原体的商业饲养设施中得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持续 UVB 暴露导致的 AMP 基因表达增加是否意味着对白僵菌等病原体的保护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