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是一种被误解的工具

贸易战略之争已成为意识形态的试金石,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其中的细微差别

来源:《金融时报》_全球经济

免费解锁编辑文摘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鲁拉·哈拉夫在每周新闻通讯中精选了她最喜欢的故事。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鲁拉·哈拉夫在每周新闻通讯中精选了她最喜欢的故事。

作者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

作者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

如果您想了解关税对经济的影响,请咨询经济史学家。他们的观点往往相当微妙,通常承认关税的历史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它们与更高的经济增长有关,有时则与更低的经济增长有关。

然而,对于许多经济学家来说,关税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试金石,他们很少承认这些变化。他们认为,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关税只有在影响进口商品价格的范围内才有意义。因此,它们被视为对经济有害,因为它们总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这些经济学家对关税对消费的影响的看法部分正确。这是因为关税以及大多数其他形式的贸易干预都旨在降低消费在 GDP 中的份额——即家庭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

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税必然会减少消费。与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一样,它们通过将收入从经济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本例中是从净进口国转移到净出口国)来“发挥作用”。他们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实现这一点,这反过来又提高了这些商品的国内生产商的利润。

由于所有家庭消费者都是净进口国,而净出口国是可贸易商品的生产者,因此关税实际上只是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移。它们既是对消费的征税,也是对生产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