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干旱恢复力成为利雅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会谈最后几天的焦点
在利雅得举行的 COP16 会议上,各国就全球干旱恢复机制展开了辩论。尽管各方一致同意采取行动,但各方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与战略框架的意见仍然存在分歧。非洲主张制定一项协议来确保资源安全,而其他国家仍愿意进行讨论。干旱对全球的影响日益增加,提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重要性。
来源:经济时报首个关于
干旱恢复力的全球制度,以应对
干旱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增加,主导了在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
UNCCD) COP16 谈判的最后和关键几天。
所有国家都同意需要全球应对干旱。 正是这一共识促成了 2022 年在科特迪瓦阿比让举行的 COP15 上成立了一个干旱问题政府间工作组。 各国要求该工作组为全球应对干旱提出可能的选择,以帮助各国从被动或干旱后应对转向主动或预防性干旱管理。
尽管各国一致认为需要建立全球制度,但他们对制度的性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议定书还是总体战略政策全球框架——意见不一。谈判未能达成共识,美国和日本极力反对达成任何义务。
经过一周多的谈判,包括一些持续一整天的谈判,谈判人员仍未能就制度的法律形式这一关键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不过,他们已经就下一步措施达成一致。各方普遍同意,必须设立一个特设政府间工作组,并规定会议次数和工作组开展工作的方式。谈判人员还讨论了拟议但尚未确定的文书的授权、目标和内容。谈判人员仍在敲定细节并就这些问题进行磋商,这些问题很可能在周四最终确定。
目前,全球五分之四的人口生活在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干旱问题已成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国会议的首要议题。与此同时,正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所说,干旱是“谈判中最困难的议题”。
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国会议开始时,政府间工作组向各国提出了七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