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喜马拉雅主逆冲带呈对角线的地震剪切带

科学家记录了锡金喜马拉雅山脉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对角线的主要线状构造上的活跃地震剪切。

来源:Eos杂志
来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喜马拉雅带中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大部分汇聚都是通过一系列地壳级断层的逆冲而实现的,这些断层最终在喜马拉雅主逆冲断层 (MHT) 深处合并。在锡金 (印度北部) 等地区,印度的北向运动与该带的走向倾斜,据信汇聚被划分为沿横向断层带的逆冲和走滑断层。Uthaman 等人 [2024] 使用锡金喜马拉雅地区运行时间最长的地震网络的当地地震数据,记录了 Dhubri-Chungthang 断层带的地震活动,该断层带是正交切割中东部喜马拉雅主要逆冲断层的三大断层系统之一。这一发现凸显了喜马拉雅断层的复杂动态,并有助于重塑我们对喜马拉雅线状构造作为活跃断层的理解。它要求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结构和构造横截面进行重大修改。引用:Uthaman, M., Singh, C., Singh, A., Hetényi, G., Dutta, A., Kumar, G., & Dubey, A. K. (2024)。锡金喜马拉雅复杂的多断层动力学:从当地地震分析中获得的新见解。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25,e2023GC011363。https://doi.org/10.1029/2023GC011363—Anne Paul,编辑,G-CubedText © 2024。作者。CC BY-NC-ND 3.0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图片受版权保护。未经版权所有者明确许可,禁止任何重复使用。相关
来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 Uthaman 等人。[2024]

引用:Uthaman, M., Singh, C., Singh, A., Hetényi, G., Dutta, A., Kumar, G., & Dubey, A. K. (2024)。锡金喜马拉雅复杂的多断层动力学:从当地地震分析中获得的新见解。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25,e2023GC011363。 https://doi.org/10.1029/2023GC011363

, 25, e2023GC011363。 https://doi.org/10.1029/2023GC0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