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世界有雷达,中国也有”:中国火控雷达之父本德的遗产
中国的雷达技术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从建立在借来的设备上的临时系统到先进的分阶段阵列和机载脉搏多普勒雷达,该国的进步既快速又战略性。很少有人比本·德(Ben de)更塑造这种转变,后者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机载火力控制雷达计划的创始人。从Barbed […]帖子“世界上的每个雷达,也都有”:中国火力控制雷达的父亲本·德(Ben de)首次出现在中国武器上。
来源:中国军事中国的雷达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借来的设备搭建的临时系统到先进的相控阵和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该国的进步是快速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很少有人能比雷达工程师本德更能影响这一转变,他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机载火控雷达项目的创始人。
从铁丝网到蓝图:中国第一台雷达
新中国成立时,雷达产业几乎不存在。朝鲜战争期间,所有雷达装置都是翻新的外国型号。
1954年,取得了突破:314A型中程预警雷达,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系统。第十四研究所的工程师没有技术图纸,也没有外国样品,只有在铁丝网后面观察外国雷达的机会。他们使用望远镜研究了每一个细节,并从头开始对设计进行逆向工程。这是一个大胆的开始,标志着中国进入雷达制造领域。
7010计划:隐藏在山下的巨人
1964年,当中国寻求预警和导弹防御能力时,本德的任务是开发大型相控阵雷达,这项技术当时只有美国和苏联掌握。
该项目代号为 7010,必须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师们在一个偏远的山地掩体内工作,使用的建筑材料相当于 500 辆火车车厢。 1970 年 10 月,该系统投入运行,使中国成为第三个部署大型相控阵雷达用于战略防御的国家。
这一成果为中国现代远程预警网奠定了基础。
火控突破:喷气式战斗机的“眼睛”
Ben De 的团队花了十年时间克服这些挑战——将雷达小型化以安装在喷气式飞机的鼻锥内,使系统重量低于 100 公斤,并实现对比目标信号强数百万倍的干扰的“俯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