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可能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了有争议的“暗星”

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他们所说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存在一种称为“暗星”的新型宇宙物体。

来源:LiveScience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发现的第二远的天体可能是一颗由暗物质而不是核聚变提供动力的“暗星”。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研究人员在 9 月 30 日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报告称,通过观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JWST) 接收到的光的波长,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四颗候选暗星,其中一颗似乎拥有“铁证”氦吸收特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07 年首次提出假设,暗星被认为是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恒星(称为第三族恒星)之一。根据该理论,它们是在氢和氦塌缩时形成的,氢和氦本身会形成黑洞,并与暗物质混合。暗星被认为异常巨大和明亮,质量达到太阳的一百万倍,燃烧时的亮度是太阳的十亿倍。

暗星 大爆炸 太阳

“我们最初的名字‘暗星’是一个用词不当,”该研究的合著者凯瑟琳·弗里斯(Katherine Freese)告诉《生活科学》,她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物理学教授,提出了暗星假说。 “它们既不是[完全]由暗物质构成,也不是黑暗的。”

凯瑟琳·弗里斯

弗里斯说,寻找暗星可以解释 JWST 在早期宇宙中发现的一些非常令人费解的物体,例如形成速度极快的巨型超大质量黑洞。它还将提供对暗物质本质的见解。 “这是一次探索,而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明星,”她说,“所以这些候选人对我们来说非常鼓舞。”

形成速度极快的巨型超大质量黑洞 JWST 高级深河外巡天 近红外光谱仪

研究人员在搜索中设定了各种标准:信号必须不小于红移 10(宇宙远古光的向红延伸,对应于大爆炸后 5 亿年),只能包含氢和氦,并且必须来自单个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