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金丝雀通常不会唱歌,但有能力在一生中唱歌

人类大脑一度被认为在童年后会失去大部分灵活性,但在一生中都会不断重塑自身——从伤害中恢复、学习新技能和适应挑战——这种非凡的改变能力被称为神经可塑性。

来源:英国物理学家网首页
雌性金丝雀不会唱歌,但它们的大脑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唱歌的能力。研究表明,不活跃的神经元回路可以在需要时被激活。图片来源:MPI 生物智能/Stefan Leitner

人类大脑一度被认为在童年后会失去大部分灵活性,但在一生中都会不断重塑自身——从伤害中恢复、学习新技能和适应挑战——这种非凡的改变能力被称为神经可塑性。

鸣禽在季节性基础上表现出类似的神经可塑性,它们的大脑变化使得它们能够在繁殖季节发出复杂的歌曲,并且即使在歌唱减少多年后也能恢复完整的发声曲目。这就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当这些复杂的能力没有被积极使用时,大脑如何保留这些能力?

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关注雌性金丝雀来解决这个问题,雌性金丝雀通常不会唱歌,但仍然拥有完整的唱歌神经机制。就像人类有专门负责语言的大脑区域一样,鸣禽也进化出了这些专门负责唱歌的区域——金丝雀的歌唱能力部分是遗传的,部分是通过练习习得的。

大脑区域

通过给雌性睾丸激素(一种在繁殖季节雄性体内增加的激素),研究小组可以在几周内观察当这种休眠的歌唱能力开启以及雌性微调它们新发现的声音时会发生什么。

这项工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加强活动

使用传统的成像方法,科学家之前观察到 HVC(唱歌的关键大脑区域)在唱歌的图像中比不唱歌的金丝雀(例如金丝雀)显得更大。在繁殖季节。

基因表达

持久的歌唱能力

单个单元格 神经回路 更多信息: DOI:10.1073/pnas.2426847122 期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