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的虚假春天:革命后 15 年

2010年,突尼斯人发起了阿拉伯之春。 15 年后的突尼斯会是什么样子?《突尼斯的假春天:革命 15 年后》一文首先出现在《势力范围》上。

来源:影响领域
Flickr CC BY-NC-SA 2.0

2010年12月17日,店主Mohamed Bouazizi因受突尼斯警方骚扰而自焚。布瓦吉吉的激进行为引发了后来人们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随着抗议活动在中东和北非 (MENA) 蔓延,人们开始要求更多的自由、改善的生活条件和更高薪的工作。这场运动在突尼斯如此强大和有效,不到一个月就推翻了23年独裁者宰因·阿比丁·本·阿里。

自焚 因行贿而骚扰他 阿拉伯之春 要求较高 被驱逐

尽管革命取得了初步成功并得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但 15 年后,该国仍处于与革命前相似的境地。独裁者统治着一个残酷的警察国家,举行象征性的选举。西方媒体诉诸阿拉伯人和中东和北非地区与民主不相容的陈词滥调,西方官员与独裁者保持密切联系以维护“稳定”。

真正的西方钦佩?

随着阿拉伯之春的开始,某些西方领导人对本·阿里的离开表示欢迎,时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赞扬突尼斯人的勇气和尊严,并谴责政府对他们使用暴力。”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牙“谴责暴力行为并呼吁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西方媒体和其他观察家热情赞扬这场革命并称其为成功。

巴拉克·奥巴马 威廉·海牙 成功

然而,突尼斯前殖民者法国却做出了令人困惑和矛盾的反应,突显出西方对“自由和民主”的提议并不真诚。法国政府最初只是呼吁各方保持冷静,然后谴责“过度使用武力”。法国外交部长甚至一度提出与法国防暴部队一起“帮助恢复秩序”。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Nicolas Sarkozy) 表示,“法国渴望看到自由公正的选举”,但这种情况已经不妙了。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