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中国的绿色盈余如何定义印尼的能源未来
中国作为清洁能源巨头的崛起正在以比以往任何一次产业转型更快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来源:《外交家》_经济许多观察家称赞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性承诺。然而,人们对国家自己的工业机械内部发生的事情的关注要少得多。经过20年国家驱动的增长,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现在面临着自身成功的悖论。
到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惊人的3,348吉瓦(GW),超过欧洲和美国发电量的总和。其中,887 吉瓦来自太阳能,另外 521 吉瓦来自风能,还有其他项目已经在进行中。然而,该国的制造业产出远远超过国内需求:其工厂每年能够生产超过 861 吉瓦的太阳能组件,而国家电网尚无法吸收这一产量。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惊人 3,348 吉瓦 (GW) 到2024年,将超过欧洲和美国发电量的总和。在这个总数中, 887 GW 来自太阳能 和另一个 521 GW 风能 ,其他项目已经在进行中。然而,该国的制造业产出远远超过国内需求:其工厂的生产能力超过 861 GW 太阳能组件 每年,卷 国家电网尚不能消纳 。这种显着的工业规模扩张产生了所谓的绿色盈余:国内系统难以有效利用大量的可再生技术。电网瓶颈、某些省份高达9%的限电率以及需求低迷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全部库存闲置。表面上看来是技术挑战,实质上是政治经济困境。当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技术生产商无法再在国内销售其产品时,问题就出现了:这些盈余去了哪里?
